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青岛更加充满活力

原标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青岛更加充满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要,当下城市间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营商环境的比拼。在日前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陆治原指出,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当好山东发展的龙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上蹚出新路,让青岛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阳光雨露,是市场主体的活力之源,下好营商环境的“先手棋”,就下活了经济发展“全盘棋”。今年以来,青岛以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为牵引,以高效青岛建设攻势为抓手,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加强监管的“加法”、优化服务的“乘法”,全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明显提升——推出“不见面”“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共享员工”“特事特办”等特色服务,推广“一事全办”“一业一证”“跨域通办”等新模式;青岛市民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上线运行,为企业群众提供401项智能审批的自助办理服务;推动“窗口办”向“网上办”升级,42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市区两级1200多项业务支持电子营业执照办理,2500多项业务支持电子身份证“扫码亮证”;43项行政权力事项以及对应的行政处罚事项赋予青岛自贸片区管委行使,19项行政权力事项赋予上合示范区管委行使……营商环境改善不断释放制度红利,给市场主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2020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青岛位居第11位,较上年提升8个位次,是位次提升最快的10个城市之一。全市企业家政务服务环境满意总指数为98.43分,较去年下半年提升0.74分。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营商环境之力撬动的是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创造力和驱动力,让城市更加充满活力,也更有温度和“韧性”。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政治、全局、战略的高度,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不断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成长中难免有烦恼,发展中总会遇挑战。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立足青岛肩负的国之重任,对标优化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青岛的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和城市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青岛要实现高质量进位争先,必须要让硬环境越来越好、软环境越来越优,从而催动城市内生动力蓬勃喷涌、市场主体欣欣向荣。面向未来,我们要跟最好的比、向最好的学,对标先进城市,查找自身差距短板、缺项弱项,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营商环境评价是全国各城市的“同题考试”,要对照国家评价体系和要求,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对存在的问题、差距、减分项细化整改措施,打通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争取在新一轮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考个好成绩”。

要聚焦企业群众关切锐意改革创新,持续推出含金量足、精简务实的改革举措。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要用足用好青岛企业家政务服务环境满意指数调查、“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平台和渠道,发挥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社会监督员作用,广泛征求企业群众的意见建议,积极探索并提出领先性的创新突破政策,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青岛发展”的浓厚氛围,努力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生态。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坚持市场化逻辑、法治化思维、国际化视野,建立完善常态化协同推进机制,持续研究迭代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打造更多的营商环境“单项冠军”,让政策“含金量”变成企业获得感,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迈步新征程,只要我们拿出“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企业和企业家们就一定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满满诚意,争相成为我们的“城市合伙人”,推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让青岛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 藏粮于技 “延寿香米”提前一个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