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聚焦2021秋季开学:把好三道“门” 讲好“第一课” 适应“双减”新学期

原标题:聚焦2021秋季开学:把好三道“门”讲好“第一课”适应“双减”新学期

中新社北京9月1日电(马帅莎)随着新一轮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9月1日,中国多地大学、中小学、幼儿园迎来开学。新学年如何安全正常开学,如何讲好“开学第一课”,如何适应“双减”政策下的新学期等热点引发关注。

家长送一年级新生入学。王东明摄

开学把好三道“门”

面对7月以来全国多地散发疫情,教育部联合国家卫健委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四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其重点是把好三道“门”,即守好“家门”、安全“出门”、管好“校门”。

比如,全体师生员工开学前要连续14天每日监测体温以及新冠肺炎相关症状,高校师生员工开学前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高校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组织,开学典礼等重大活动原则上应安排在室外举办等。

为确保安全正常开学,自8月14日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万多名学生已分两批次返校,含新生在内的其余学生将于9月13日前分四批次错峰返校;清华大学要求学生到校后严格遵守学校疫情防控和进出校园管理等规定,坚持“非必要不出校、非必要不聚集、非必要不离京”。

“学校、托幼机构作为人群聚集的特殊场所,易发生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做好学校、托幼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对于全国疫情防控整体落实、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至关重要。”贺青华说。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亦指出,学校疫情防控要比社会更严一些。校园是一个人群高度密集的地方,中小学又是未成年人占绝大多数,因此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得更加严格、到位,这是非常必要的。

聚焦2021秋季开学:把好三道“门” 讲好“第一课” 适应“双减”新学期

9月1日,学生戴着口罩进入校园。中新社记者张云摄

讲好“开学第一课”:为什么而读书?

从“七一勋章”获得者、李大钊之孙李宏塔到点亮贫困山区女孩梦想的“校长妈妈”张桂梅,从东京奥运会冠军巩立姣、杨倩到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聚焦庆祝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用榜样的力量讲述为什么而读书的故事。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不仅有“烈士家书”的现场情景演绎,苏炳添、陈芋汐、孙颖莎等奥运健儿的开学寄语视频,还把课堂搬上太空,由航天员带领参观中国空间站、分享太空生活。

“亚洲飞人”苏炳添此前亦在“青春开学礼”广州开学第一课上寄语学生,中国速度没有极限,他勉励同学们也不要给自己设限,努力去追寻心中的目标。

有观察家认为,精神养育应从第一课开始,要让学生成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是责任担当、坚韧拼搏,思考“为什么而读书”“做什么样的人”。

聚焦2021秋季开学:把好三道“门” 讲好“第一课” 适应“双减”新学期

9月1日,小学一年级新生展示自己书写的“人”字。张斌摄

“双减”新学期如何适应?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同时,教育部将“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和“五项管理”(即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

为落实“双减”工作,教育部强调,小学一年级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不得违规组织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面对一系列教育新规,孩子会不会被“放养”被“掉队”成为家长的新焦虑。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双减”政策要起到减轻学生负担和家长焦虑的实际效果,还需学校教育提质增效,在不设重点班的情况下,要做到因材施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个性化教育和多元化教育。

熊丙奇进一步指出,在“双减”的背景下,家长也要转变育儿理念。当家庭教育聚焦于知识教育,亲子关系就容易异化为分数关系与成绩关系,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对孩子进行做人教育,应关注孩子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与生存教育。(完)

相关阅读:
江西吉安中院通报“16岁少年遭围殴反杀案”二审案情 公安部交管局:驾驶证电子化首日 272万人领取电子驾驶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