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网游限日限时之后

原标题:独家述评|网游限日限时之后

图片来源:东方IC

图片来源:东方IC

前段时间,我将家里的平板电脑恢复了出厂设置,清空了所有资料。

原因有些好笑。女儿喜欢偷偷用平板电脑玩游戏,虽然设了密码,但她总能通过各种规律和蛛丝马迹猜出来。几番斗智斗勇后,我一怒之下设了一个毫无规律的密码,结果时间一长自己竟然忘了。试了十多次后,平板电脑被锁死,不得不用软件刷机。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牵出的也是一个很多家长都感到无奈的话题:孩子沉迷游戏、沉迷电子产品怎么办?

今年开学前,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连出重磅政策。除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意见,还有一“减”引发各方关注。那就是通过源头治理,减少未成年人的网游时间。

这个名为《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晚8时至9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与此同时,“通知”还要求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各级出版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有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严格落实的网络游戏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个人理解,这一“减”是与“双减”配套的“组合拳”,直接回应了部分家长的担忧:减轻课业和培训负担后,多出来的时间,是为了培养孩子更全面的知识和兴趣、更健康的三观和人格、更强健的精神与体魄,可不能让网络游戏钻了空子!

新规一出,不少媒体惊呼:“国家出手管网游了!”事实上,这些年国家一直都在管。今年3月31日,教育部出台规定,要求相关企业每晚10时到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提出六方面举措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再往前追溯,早在2007年国家就曾出台规定,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这些举措可以看出,国家的要求是越来越严格的。为何家长一直不满意,或者说感受不强、体会不深呢?

一方面,说明政策不是完美的,总会存在漏洞。毕竟,技术的力量不仅是有限的,更是中性的――它既可以为管理部门所用来设定规则,也可以为玩家用来突破规则,技术上的漏洞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另一方面,部分家长也需反思,网游侵蚀孩子,仅仅是游戏公司的责任吗?

其实近年来,随着国家监管政策的逐步加强,国内的主流游戏公司,都在不断降低未成年用户的比例,已经不太靠未成年人赚钱。以腾讯最近两次的财报为例,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中,腾讯首次披露了未成年人用户的收入占比,18岁以下用户的流水在腾讯游戏中国地区占比为6.0%,其中16岁以下的流水占比为3.2%。到了2021年Q2财报中,16岁以下用户的收入占比进一步减少,只有2.6%,而12岁以下未成年人占比仅为0.3%。

游戏业内有一篇文章《游戏圈都怕极了未成年玩家》也曾提到,多方管控之下,游戏行业已很难从未成年这个群体上获得太多收益,反而经常“踩雷”惹一身骚,主动舍弃未成年人群体已经成为了一种自保方式。

因此,面对网游限日限时的规定,广大家长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绝不能掉以轻心,而是应该多思考一下:自己平时打游戏、刷抖音的时间是不是太长,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家里的电子产品是否随处乱放,让孩子很容易接触?更重要的是,是否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有足够的关心关注,是否留出了足够陪伴的时间?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一边吐槽游戏害人,一边却把电子产品直接扔给孩子为了图个清静的事,并不鲜见。要知道,游戏不能玩了,沉迷于看直播、刷礼物,也很可怕。从这个角度来看,游戏防沉迷绝不仅是国家和企业的事,它同样需要各方力量的“组合拳”。这个过程中,家庭绝不能缺位。

潘高峰/文

检察院联合公安民警检查校车安全 “无名”变“有名”!4名在韩志愿军烈士身份比对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