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隔离中的扬州90后女孩:我为啥要用全部积蓄捐负压救护车

原标题:隔离中的扬州90后女孩:我为啥要用全部积蓄捐负压救护车

这两天,一位扬州90后女孩拿出全部积蓄,向医院捐赠负压救护车的新闻刷爆了网络。这位名叫武文婷的女孩是扬州市公积金中心的工作人员,由于成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目前正在隔离观察期间。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联系到了武文婷,听她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隔离中的扬州90后女孩:我为啥要用全部积蓄捐负压救护车

负压救护车能更好地保护医护人员

武文婷生于1991年,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2014年进入扬州公积金中心工作。扬州疫情发生后,同在一个大厅内工作的同事确诊,武文婷便开始了“21+7”的隔离生活。

隔离中的扬州90后女孩:我为啥要用全部积蓄捐负压救护车

隔离期间,除了每天接受核酸检测,并通过手机与家人和朋友联络外,武文婷也时刻关注着扬州疫情的发展。“扬州做了很多轮的全员核酸检测。我在新闻上看到一个女孩子穿着防护服,在为市民做核酸检测的时候中暑晕倒了。我也有朋友参加了防疫志愿服务,听他们告诉我,穿着防护服不但很热,上厕所也不方便,晚上回到家还感觉不安全,必须仔细消毒、洗澡之后,才敢跟家里人有互动。一线的工作人员真是太辛苦了!”

武文婷在学生时代就经常参与志愿服务,2020年年初全国抗疫的阶段,她也主动报名担任社区防疫志愿者,但在眼前自己的家乡扬州最需要支持的时刻,她却无法挺身而出,于是就想到了通过捐赠,为家乡抗疫贡献一份力量。

为什么要捐负压救护车?这是无数人在为武文婷点赞的同时,也感到有些意外和好奇的一个问题。采访中,武文婷向记者道出了原委。

“这轮疫情最早是在南京出现的。南京有近千万人口,扬州和南京相邻,一开始就调动了很多人员和物资去支持南京抗疫。但这也造成扬州疫情发生以后,防疫物资有一些紧缺。医院里平时肯定是配备了救护车的,但我知道在新冠疫情面前,肯定是负压救护车更能用到实处。”武文婷告诉记者,她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能够避免车内被污染空气流向车外的负压救护车,通常情况下医院里储备并不是很多。自己每天查看新增病例的情况,也能看到有医护工作者被感染,“他们付出了这么多,我就想捐赠一辆负压救护车,能更好地保护他们。”

为把车开到医院,多方接力“正能量”

做好了决定,怎么捐赠呢?武文婷分别给南京的一家救护车厂商、扬州市红十字会、扬州的苏北人民医院打了电话。

隔离中的扬州90后女孩:我为啥要用全部积蓄捐负压救护车

接到武文婷的电话,厂商的第一反应也是好奇。在武文婷的一片热忱之下,厂商决定提供一部分折扣,支持她的善举。不过,即使打了折,一辆负压救护车的价格也不是武文婷一个人能够承担的。

武文婷向父亲求助。“一听我的想法,我爸马上就决定支持我。”她告诉记者,父亲一直以来都是个热心和正能量的人。去年1月中旬,疫情刚刚出现,父亲由于回到扬州前经过了武汉,就在没有外界要求的情况下,主动找了一家酒店,自己隔离了14天。“他的‘觉悟’比我们都高!”武文婷说。

于是,武文婷拿出了个人全部积蓄,和父亲以及堂兄武振扬一起出资,买下了一辆负压救护车。

“医院和红十字会的第一反应也比较惊讶。红十字会告诉我,他们还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因为通常都是机构和单位来捐赠的。”武文婷说,经过一番内部沟通,苏北人民医院和扬州红十字会也都对她的举动表示了认可。“其实我还可以直接捐钱,但在这个时候,直接捐物能更快地支援抗疫工作。”

此时,扬州全市的交通已经因为疫情防控进行了限制。这种情况下,怎样把一辆新的负压救护车从南京的厂家开到扬州的苏北人民医院?为了促成武文婷的善举,各方上演了一场“正能量”的接力。

隔离中的扬州90后女孩:我为啥要用全部积蓄捐负压救护车

先是厂商把救护车开到了扬州仪征市的高速口,然后由苏北人民医院和红十字会沟通,在仪征当地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把车从仪征高速口开到了扬州西高速口,最后再进入扬州市,开到苏北人民医院。整个过程中,是由扬州红十字会出具了车辆通行证,告知了各个关卡的工作人员,才顺利通行的。

回应网友:我身在扬州,感触更深

一些网友不太理解武文婷用全部积蓄捐赠救护车的做法,有人认为医院不缺救护车,武文婷如果要捐赠,也应该捐给更需要帮助的人,比如偏远山区的孩子。对此,武文婷回应说:“扬州的疫情很严重,我就是扬州人,身处事件当中。我觉得能为眼前的抗疫工作做些什么是最重要的,捐一辆救护车,马上就能派上用场。我们在扬州当地,对情况感触比较深,别的地方的网友可能不一定能了解这么多。”

21天的酒店隔离已经过半,武文婷希望扬州能尽快好起来,自己也能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开始正常的生活。她还说,如果单位和社区有需要,自己还会参加志愿服务,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相关阅读:
《办法》出台 ! 如何申请公租房?公租房能调换吗? 浙江昨天新增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均为境外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