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苏“5+2”课后延时服务将“全覆盖”,各方顾虑都有哪些
课后延时服务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从2019年开始,全国各地的学校都陆续开始实行。这也缓解了低龄学生放学“无人接管”的压力。
最近,江苏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江苏《实施意见》),对该省推进课后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
比如,针对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教师薪资发放问题,江苏此次明确,按照“每课时不低于60元”的标准核定发放。
从更长远来看,如何建立起家长满意、学生喜欢、教师认可的课后服务体系,真正缓解家长群体的教育焦虑、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江苏此次率先发文进行大规模“实验”,无疑是种新探索。
何为“5+2”课后延时服务?
与过去最大不同的是,江苏四部门最近联合下发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
课后服务的范围扩大到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不仅停留在小学阶段
。2021年秋学期开学后,确保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和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江苏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学校每周5天(周一至周五)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提供2小时的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有条件的初中,周一至周五可设晚自习(一般安排2小时以内,原则上不晚于20:30结束)
。
比如,南京一些小学部分年级是下午3点半左右放学。如果按当地下午6点正常下班来算,课后延时服务放学时间应当调整为6点以后。
据了解,目前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的周一到周四晚上,课后服务延迟到18点,每个班都有任课老师进班,对学生进行学科分层辅导和答疑,学生当天的作业尽量在学校完成。下一阶段,针对各年级学生,采用自愿原则,学生可在学校继续进行自主学习,学校会安排老师辅导或看班,最迟延迟到20:30结束。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实施意见》还对经费保障制度、教师的取酬机制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比如,
各地可根据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法定工作日课后服务报酬,按照每课时不低于60元的标准核定发放。
在师资配备上,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积极争取退休教师、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学生、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
多数学校仍在调研实施方案
澎湃新闻了解到,南京地区的小学放学时间早,一般集中在下午3—4点,这让很多家庭接送孩子成了难题。
因此,过去的延时服务基本围绕着家庭接送困难者开展。比如,位于主城玄武区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简称南师附小)有2400多名学生,去年课后延时服务的报名人数只有70人左右。
南师附小校长余颖介绍,从过去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情况来看,放学后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学校完成作业。此外,学校还安排了系列的兴趣课程,比如手工、书法、足球、合唱等。目前,南师附小有180多名老师,主学科类的老师日常负责学生的作业答疑,综合学科老师负责兴趣类课程。
南师附小为了开拓相关的兴趣课程,邀请了南京非遗传承人、高校老师等30余名外聘老师。兴趣类课程,则主要由外聘老师负责主讲,学校配有相应的老师进行课堂管理。
余颖说,新学年全面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能够极大缓解家长接送困难以及回家后的作业辅导难题,孩子基本上在学校就能完成作业。不过,暂时无法满足所有家长的个性化需求,也不太可能将课后延时服务设计为五育(德智体美劳)类的课程。
江苏盐城市新都路小学有几十个功能教室,涵盖烘焙、书法、羽毛球、泥塑、创客等内容。由于该校对开展课外延时服务特别是兴趣类课程有优势,该小学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曾一度达到90%以上。
新都路小学校长吴红明说,看到学校的活动很丰富,家长也很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参加课后延时服务。
不过,如果每天都参加同样的兴趣课程,学生也可能会从有兴趣变成无兴趣。吴红明透露,新都路小学将在原来的课程设计上做调整。“比如做好课程组合,让学生能够在一周内尽可能尝试不同类型的精品化兴趣课程。”吴红明说。
相比南京、苏州等城市,淮安、盐城等城市的小学放学时间要平均晚1小时。由于大多数学生中午选择回家吃饭,下午放学时间在4点半左右。
最近,淮安实验小学校长陈广东一直在为落实“5+2”课后延时服务做调研。
陈广东说,过去的课后延时服务,更多聚焦于课堂作业、答疑解惑、课后阅读,对素质教育拓展的范畴并不深入。
对于升级版的“5+2”课后延时服务模式,淮安实验小学打算围绕两个板块展开,即正常的班级活动以及学校的社团活动。
班级活动包括课后作业的辅导、答疑,以及语文学科的语言建构、数学学科的思维体操、英语学科的口语表达等主题活动,由相应的学科老师负责。
社团活动一般指音乐、合唱、沙画、书法、器乐等审美艺术生活课程,足球、品乓球等体育和健康生活课程以及科技生活等课程。
陈广东说,学校的教研小组正在家长、老师、学生群体中做调研,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列出可行的课程范围。
全面实行新版课后延时服务后,可能会带来新一波的学生报名人数上涨。
陈广东说,这次调研对学校师资力量进行摸底,了解师资缺口,做出可行的课程方案。
师资力量不足或成“5+2”模式最大难题
有多位校长坦言,如果“5+2”课后延时服务全面铺开,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
江苏《实施意见》中也提及,可以聘用相关的社会专业人员。但是,多位校长有所顾虑。比如,与学校的自有老师相比,外聘的专业老师班级管理能力欠缺,更关注孩子专业技能表现,可能会忽视孩子综合发展的能力。
淮安实验小学校长陈广东建议,可以考虑引进家长志愿者、少年宫的老师资源。“如果师资有欠缺,未来可能会考量增加体艺专业老师的编制。”
对于与校外兴趣培训类机构合作的方式,不少学校表达了顾虑。南京一所知名小学校长表示,学校能够提供的课时费用,其实是不符合市场培训机构的期待,甚至这些机构可能会存在来学校挖生源的情况。此外,家长可能也会产生误解,会认为学校与相关培训机构存在利益牵连。
当然,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质量,也很难做精细化把控。
全面课后延时服务,无疑加大了老师的工作强度。南京一位小学老师告诉澎湃新闻,正常情况下,学生下午4点放学以后,老师并没有下班,而是学习忙着各种研讨、备课、德育活动等。忙完学校的活动后,还得带着作业回家加班批改,老师“隐形加班”的情况很普遍。
开展“新版”的课后延时服务后,学校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要“上阵”,原本用于备课、研讨的活动时间进一步向后退,老师的加班时间也进一步的拉长。
南京一位校长坦言,尽管大部分老师能够理解,但是从工作强度来看,确实有部分老师有不满情绪。
课后延时服务缓解了家长接送孩子、辅导作业的压力,给孩子释放出的空闲时间,可能会被部分教育焦虑的家长方便培训“加码”。
比如,南师附小曾经对学生的学业负担做过调研。其实,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重,大多数孩子放学回家被家长安排“加餐”,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课程。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主科类的教育培训课程不允许在假期开展,当下很多培训机构将课程时间改为周一到周五。这意味着,部分孩子每天上完课后延时服务2小时、在学校将作业完成后,还得连轴转换个地方继续去上培训课。
南师附小校长余颖提醒,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是为了帮助孩子、家长减轻负担。变相的加码培训,让孩子失去原有的放松时间,孩子肯定会产生疲劳感。长期来看,对亲子关系、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缓解教育焦虑的重点也在家长身上,家长要及时调整被群体竞争焦虑影响的观念,让孩子有合理的学习和休息时间。”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