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京礼高速延崇段生态修复首选乡土植物

原标题:京礼高速延崇段生态修复首选乡土植物

京礼高速延崇段生态修复首选乡土植物

京礼高速公路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工程,而京礼高速延崇段有很长一段路需要穿越松山自然保护区。尽管这条高速通车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围绕它展开的生态修复工程仍在持续。

目前,连接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松闫立交桥南侧不远处的“华北第一高陡边坡”修复已经基本完成,原先裸露的沙土坡面如今已经铺满了绿色。

关注1

修复以“近自然”为原则

在京礼高速上,最醒目的生态修复工程当属位于连接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松闫立交桥南侧不远处的“九级边坡修复”。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山体进行开挖,因此形成了这道边坡。”首发生态公司工程事业部副经理夏宇介绍,这道边坡海拔从780米到850米,坡高72米,共九级,因此被称为“华北第一高陡边坡”。

“九级边坡修复”工程是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进行的,首发生态公司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团队及多位生态修复专家,对施工受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调查。以保护为前提,保留原有的基底,重点以“近自然”的原则,优选本地植被,减少外来植物对当地生态群落造成的入侵与危害。

记者看到,边坡上建有蜂巢状的混凝土结构,每一个小“蜂巢”里铺满了绿色的植被。夏宇告诉记者,植被的选择十分考究,它们有的是新移植而来的,有的则是“回迁居民”。

“首选就是乡土植物,选用锦鸡儿、雀儿舌头、绣线菊等一系列本土植物,还原原有植被层群落,而且在修复中所用的穴栽苗,全部是土建开山前该区域原有的六道木、孩儿拳头、南蛇藤、野葡萄等原生苗木,进行采集并加以扦插培育,再移植回原处,减少外来植物对当地生态群落造成的入侵与危害。”夏宇说。

对于高速公路周边的生态修复不仅有“九级边坡修复”这样的明星工程,在公路高架桥的下方,由于施工的需要,一些山体、植被的面貌也发生了改变。对于这些不那么显眼的区域,交通部门同样也进行了彻底的修复。

经过一段时期的生态修复,夏宇和同事们欣喜地发现,这里的土壤性质和苗木成活率都有了明显的改观,松鼠这样的野生动物也时常光顾,野生生长的南蛇藤也意外地出现在了人工种植的区域,在一些边坡上,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已经完全被绿色覆盖,人工的生态修复与自然环境正在实现有机的融合。

对于未来的生态修复成果,夏宇很有信心,“我们这里种植的以草本植物和灌木为主,有紫丁香、山桃、山杏,还有六道木,我相信一定能让大家在春天时看到满山的野花。”

关注2

通过降雨实验测试水土流失量

“在保护区里修建高速、养护高速是很具有挑战的工程,最大的难度就是要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生态环境的修复。”首发生态公司总经理助理关超告诉记者,基于这些原因,他们还打造了一个生态环保研发中心,为高速公路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和成果支撑。

这处生态环保研发中心就位于京礼高速延崇段的沿线。走进研发中心的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室,在这里,一场关于降雨对土壤冲刷的对比实验正在进行。在屋子的上方是几排可以模拟降水的喷淋设施,随着系统开启,雨滴在电脑的控制下自然落下,同时为了模拟户外环境风的影响,喷头还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摇摆。

实验室的中心位置被伸缩隔离带圈了起来,两部装满泥土的实验装置被放置在正中央,它们被称作“人工侵蚀槽”,都按照一定的角度向下倾斜,在装置的下方还用一根塑料管接上了一个水桶,人工模拟的降水密集地落在两部“人工侵蚀槽”上。

“现在模拟的是暴雨的水平。这套系统可以模拟0-200毫米每小时,200个可变雨强,能够实现模拟小雨至特大暴雨所有降水强度。”首发生态环保研发中心主任赵斌介绍,目前正在测试的土壤内加入了保水剂和黏合剂,可以保证植物生长效果,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边坡出现滑坡的几率。实验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调整人工侵蚀槽的坡度来模拟边坡坡度,最后再用塑料桶收集径流,经过称重检测就可以测算出水土流失量。

赵斌告诉记者,在这里他们能进行许多实验和研发工作,还能验证新材料的使用效果,同时借助这些设备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

为了实现延崇高速的无痕修复,生态环保研发中心通过多年研发积累,以坡面生态和景观功能修复为目标,形成了包括抑草促灌技术、植被立体对位配置技术、关键物种组培技术、生态矩阵土壤基质技术、多孔质混凝土骨架技术和基于演替的坡面植被养护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在内的裸露坡面“近自然”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可实现坡面地形-土壤-植被生态系统的快速修复。

关注3

高速公路上的雨水净化后将“回补自然”

从京礼高速的辛家堡收费站出高速后,能够看到一座互通立交,在它的下方有11个似乎并不显眼的大型水体净化池。其实,它们在桥区的雨水收集系统中承担了重要作用,同样也是京礼高速生态修复工程的参与者。

按照测算,在这一桥区,每年大概会形成约12万立方米的雨水,经过妥善收集、处理,可以完全满足绿化灌溉需要。

“由于汽油油污、融雪剂的混入,高速公路路面上的雨水、积雪化成的水其实并不能直接利用,特别是在自然保护区内,不确定的污染很可能威胁一些本土稀有物种的生存。”关超说,因此,他们在这一桥区利用了智能化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集合雨水收集、净化、使用为一体,还可远程操控、监测。

对于桥区内的水,这套桥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采取了严格的净化措施,只有经过处理后,才会排向自然。雨水首先通过沟槽、管线被汇入蓄水池,经过逐级的沉淀、净化、消毒处理,将高速公路地表水中携带的融雪剂、汽油油污等净化后,才会被存放入清水池,储藏水还可用于枯水期绿地浇灌,实现雨水的生态循环利用。

此外,从京礼高速的玉渡山隧道山顶到这一桥区的土坡被修建成了16节阶梯层,桥区内的雨水将逐级渗入土壤、滋润植被。按照30度的坡度计算,如果不采取措施任由雨水顺着山体的陡坡倾泻而下,大概有40%的水量会形成径流,大量的雨水无法均衡回补地下水,而将坡道改建成台阶状后,水的流速会明显放缓,只有约15%的雨水量会形成径流,而85%的雨水量能在16节阶梯层间逐级渗透,给植物提供水源。

新京报记者裴剑飞

责任编辑:刘德宾

新京报评高校食堂涨价,不能让学生“吃不饱饭” 浙江舟山海域发生船只碰撞事故 1人获救9人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