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59岁,40年,一座铁路小站!

原标题:59岁,40年,一座铁路小站!

来源:重庆发布

三江站

一个坐落在重庆綦江区的铁路小站

这个在老川黔线上的车站

是当年大渡口钢厂运送铁矿石

及煤炭而修建的支线

曾繁盛一时

如今

仅剩下一趟绿皮慢车停靠

通向贵州遵义

59岁的王明利

是三江站副站长

今年是他在小站工作的第40个年头

也是他工作的最后一年

拍摄:苏志刚剪辑:李聪冲/布·视觉

傍水而生的火车小站

1981年,王明利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从一名扳道员干起,开启了他的铁路生涯。

先后从事过连结员、信号员、助理值班员、车站值班员和副站长。

59岁,40年,一座铁路小站!

俯瞰三江站

三江站,坐落在重庆市綦江区三江街道,车站的名字透露了它靠近江河的地形。也正是面前这条綦江,让车站职工上下班,要通过“水路”转到陆地。

“坐船上班,不用去威尼斯,在三江站也可以。”车站前的綦江,虽然给职工带来了交通上的不便,但也增加了乘船的乐趣。

过江的船,最初是只能搭载十个人的“乌篷船”,几经更换,今年换成了可以搭载三四十人且更安全的“水中巴士”。

“船家”换了一个又一个,王明利却还在。

59岁,40年,一座铁路小站!

王明利坐“水中巴士”去上班

王明利在火车站工作的40年,遇到过2次大洪水淹了铁路和地下通道,渡船也停止运行。回家要绕道,买菜也远了。大家开始在车站附近的空地种菜、养鸡鸭鹅,在心里把车站也当成了家的一部分。

8月的重庆,时而骄阳似火,时而暴雨不断。王明利每次坐船时,总要和现在的船工老霍聊聊天,如果有暴雨预警,他临走时总要嘱咐老霍几句,“暴雨要来了,多注意安全”。

小站的变迁

三江站是川黔线上的一个中间站,车站是一个多方向站,铁路在这里一分为二,一边是涪(陵)三(江)线,一边是川黔线。

作为川黔铁路支线的一段,三万南铁路是连接重庆市綦江区和南川区的地方铁路,起点就是三江站。1965年,川黔线开通,小站就进入了繁盛时期。最多的时候有一百多名员工。

59岁,40年,一座铁路小站!

三江站

王明利在这里有他最深的记忆。

车站最繁盛的时候,除了有货运车,还有4趟旅客列车在此停靠,分别到广州、西安、贵阳、昆明。每天十多车次经过小站。

一列旅客列车到站后,人山人海,全靠车站的职工把旅客推上去。此刻,车站的职工们,都停下手中的活儿,帮乘客上车、提包、找座位。

卖泡面和拿着水壶的人,在窗外努力地吆喝着、奔跑着。回忆起车站的过往场景,王明利感慨万千。

59岁,40年,一座铁路小站!

王明利正在工作

当时人少,调车组只有2人,一个调车长,一个连结员。

王明利从事连结员的时候,车站还有货运列车,调车工作也很繁忙,指令并不像现在通过对讲机发送,而是白天用手动信号,晚上用信号灯。手脚并用、“稳扎稳打”,才能确保调车作业安全。

干完一天的活,就像跑了一场马拉松比赛,王明利说,那时的愿望很简单,下班的时候,只想好好躺着休息。

小王变成了老王

王明利一家都是铁路人,他在车站和工务工区的人很亲近,时间匆匆流逝,他对许多熟人的称呼由“小李”“小张”变成了“老李”“老张”,而自己也变成了“老王”。

由于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转型,没有了货运的三江站,从三等站降级为四等站。

随着渝贵铁路的开通,如今,车站仅剩下一趟慢车停靠,一周发三次车,乘车的大多是附近的居民。车站再也没有昔日热闹的场景,曾经人山人海的候车室,现在也变成职工的间休室。

59岁,40年,一座铁路小站!

王明利与同事们

王明利经历了小站在历史中的变迁,也度过了自己大半生,小站从每天的人山人海到人影稀疏;从肩担重任到如今的一辆慢车经过;从调度靠嘴喊、靠手势信号,到使用科技设备……

小站卸下重任,王明利翻过今年也要退休了。

像老王这样五十多岁年纪的人,车站还有几个,他们有的在信号楼监控调度车辆进出信号,有的在站台服务群众和乘客,在各自岗位,用一生坚守着铁路小站,为铁路线的畅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关阅读:
上千个岗位!100余家国企专场招聘 关系13.6亿人!国家医保待遇清单落地这些项目不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