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30余件文物揭秘秦汉时期岭南文化
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作为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实现了空前繁荣。
昨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广州市相关单位合作举办的“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在国博开幕,展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越王宫博物馆等单位收藏的南越王墓、南越王宫及广州地区其他秦汉考古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330余件(组)。
“蕃禺”铜鼎见证广州建城历史
近年来,广东地区的考古工作收获颇丰,秦汉造船工场遗址、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广州象岗第二代南越王墓以及大量汉代臣民墓葬等重要考古遗存的陆续发掘,揭示了许多珍贵历史文物,让现代人有机会一睹两千多年前岭南历史文化的真实风貌。
具体到本次展览,有“南域明珠”“四宇同光”“美食美器”“丝路序章”四个单元,力图通过广州地区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从中华文明的塑造构建、基因传承、融汇交流等角度,在秦汉时期统一的视野下系统展示岭南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面貌与特色。展览展期预计3个月。
展出的珍贵文物中,玺印封泥、青铜勾鑃、组玉佩等代表性遗存标志着南越顶级贵族的身份、等级、地位,南越王宫署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钱币、木简则揭示了南越高级宫殿建筑的规格及贵族奢华生活的真实面貌。
展览策展人翟胜利着重介绍了一件“蕃禺”铜鼎。“这是南越国宫廷里使用的礼器,盖上有刻铭:‘蕃禺,少内’,因此得名。”
番禺就是今天的广州地区,秦统一岭南后,在广州地区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南海郡的郡治所在就在番禺,这是广州建城的开始。“此后,番禺又成为南越国的都城,也就是说,这个地区长期作为岭南的文化政治的核心,‘蕃禺’铜鼎对于认识广州的历史文化非常有帮助。”翟胜利表示。
丝缕玉衣早于金缕玉衣10年左右
在秦汉中央集权政治的主导下,各种区域文化则加速交流、融合,岭南地区同样如此。
彼时,在岭南生活的民众,除了数十万中原移民之外,主要是本地越族居民。越族“各有种姓”,支系众多,较重要的部落有瓯越、南越、骆越等。汉越通婚、入境随俗、因地制宜等切合实际的制度和民族政策,为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成功的民族政策和繁荣的贸易交流使岭南地区的各种文化呈现良好互动模式。
那时候,岭南人爱吃什么?由于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农业发展迅速,因此饮食资源较此前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开发,这为岭南饮食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当地人民已经开始运用水濡、火烹、烘烤、曝晒、烟熏、风干、冰镇、盐腌、发酵等多种手段烹饪美味佳肴。
丧葬习俗方面,展出的一件丝缕玉衣颇为吸引眼球。这件玉衣的主人,是南越国第二代皇帝,开国皇帝赵佗的孙子赵眛。
专家推测,玉衣的制作年代应在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早于河北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金缕玉衣10年左右。“这件对襟形式的丝缕玉衣从未见于文献和考古发掘的新类型,是我国迄今为止所见年代较早的一套完整玉衣,为研究中国古代玉衣制度的源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翟胜利介绍。
由于地处中国大陆的南方,位于珠江出海口,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广州的南越人祖先就在东南沿海巡游涉足到太平洋群岛,从事季节性生产活动。秦平定岭南之后,建番禺城,为广州这一重要港口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西汉中期,汉武帝平定南越后,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广州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开启了持续两千多年不断繁荣发展的悠久历史。
新京报记者张畅
责任编辑:刘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