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兴机场周边分级管控,让外防输入更具针对性
■社论
对一些潜在的高风险区域,要建立更为敏感、更具针对性的疫情防控机制。
近日,北京大兴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韩新星表示,大兴区对大兴机场周边及重点区域采取分级管控,将紧邻机场或机场工作人员居住较为集中的6村9社区2酒店划分为一级风险区域,采取封闭式管理,外来人员不得进入,每周2次核酸检测;其他59村3社区为二级风险区域,外来人员限制进入,每周1次核酸检测。8月10日,北京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大兴机场及周边地区检测37.58万人份,首都机场及周边地区检测14.77万人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近期,有城市出现与国际航班相关联的本土病例,疫情防控形势骤然紧张,这也警示我们,“外防输入”一刻也不能放松。作为“连接点”的边境口岸、国际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因其病毒输入风险高,更是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然而,形势严峻并不意味着要搞“一刀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如何协调疫情防控与正常生产生活的关系,如何既要严密防范又要避免出现过度防控,确实值得各地各部门深思。在这方面,大兴区坚持对机场周边及重点区域分级防控,体现出了科学精准、实事求是的治理思路,对其他地方而言,也是一个有益的参照。
新冠疫情属于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在防控上显然不能出现短板,甚至出现局部失守的情形。此次南京禄口机场出现疫情,就是因为防控制度落实不到位,机场从业人员出现松懈麻痹心态,以及机场保洁业务外包没有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等原因。如此松弛、敷衍的防控,出现疫情或许难免。
严格的防控举措,也一定要是科学的。比如要完善机制、强化落实、形成合力;比如要形成闭环而不是完全封闭;比如要分级分类,而不是“一刀切”等等。这中间,尤其要做到信息精准,及时掌握各类人员健康状况、经停地、目的地、轨迹等信息,相关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和互通,协同制定周密稳妥的工作方案。
严管也不是管死。那种完全无视当地实际情况的一体封闭,并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此前,民政部相关人士也表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将督促地方探索建立过度防控行为警示通报制度,同时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变化,分类调整城乡社区防控策略,避免矫枉过正。
而北京前不久修订的《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也强调,建立反应更加灵敏的突发事件分级响应机制。该预案指出,根据多年来实践经验和首都定位的特殊性,对各级响应的启动条件进行了突破创新,不再与突发事件的等级划分标准完全相同,而是以事件等级标准作为重要参考,同时更加灵活。
这就要求,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执行常态化防疫举措外,对一些潜在的高风险区域,比如机场口岸及其周边地区,要建立更为敏感、更具针对性的疫情防控机制。此次在大兴机场及其周边重点区域建立和运行这种有针对性的严控机制,就恰好体现出了疫情防控的“灵活性”,而其本身也是科学精准防控的必要之举。这种建立在“严管”之上的“灵活”,不仅有助于迅速启动响应、控制疫情,也不会过分干预、打扰民众的正常生活秩序。
从目前的形势看,疫情防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都来认真应对。如何答好这样一份考题,特别是在国外疫情扩散形势仍十分严重严峻的情况下,守好国门,盯紧“外防输入”这道关口,确实需要治理智慧。也正是鉴于此,大兴机场也好,北京市也好,当下分级管控、张弛有道的做法为各地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