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云南省首个《国家司法救助白皮书》发布

原标题:云南省首个《国家司法救助白皮书》发布

5日,五华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向社会发布了全省首个《国家司法救助白皮书》,通报了五华区法院2018—2020年的国家司法救助案件情况,并向2021年救助的4名当事人发放了255957.74元国家司法救助金。

同时,五华区法院还与五华区民政局签署了《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国家司法救助与民政救助联动救助框架协议》,现场向7名司法救助调查员发放了聘书。

推动国家司法救助立法

20岁的李某在工地施工过程中不慎坠落导致颅脑损伤,经司法鉴定为三级伤残、精神残疾二级,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目前全家6口人全靠其父打零工养活,生活极度困难,又因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不能获得赔偿。昨日,李某从五华区法院领到108714元司法救助金。这笔钱对李某一家而言,只能解燃眉之急,无法从根源上解困。

五华区法院发现,在目前的国家司法救助实践中,“救急不解困”的现象依然突出,因此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个案特点,总结案件共性,形成《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2018—2020年度国家司法救助案件司法审查报告》,即《国家司法救助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五华区法院开展司法救助工作以来发布的首个总结分析国家司法救助案件办理情况的白皮书,也是全省首个。

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五华区法院自2018年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以来的案件办理情况,2018—2020年三年间,五华区法院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48件,向53名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2946588元。这些案件均为执行救助。

白皮书显示,五华区法院受理的国家司法救助案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申请人多为受害人、被害人,因人身损害、交通事故等陷入困境。在所有的申请人中,有63%的申请人有身体残疾,剩余的申请人大都身患重病无力医治。在涉民事方面的申请中,救助申请人均为无固定收入的农民工。

白皮书指出,国家司法救助还存在缺乏对困难当事人进行思想疏导的有效机制、对申请人的困难程度调查核实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信息共享,最大程度实现“类案同住”,推动建立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整合救助资源,建立健全“大救助”体系,推动国家司法救助立法。

聘任7名司法救助调查员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五华区法院聘任了7名司法救助调查员。此举既能够缓解法院司法救助调查工作人员不足的现实困难,又能确保调查工作的真实性,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救助材料全面、客观、真实,保证司法救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和高效。

此外,五华区法院还在现有的五华区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基础上,与五华区民政局探讨“大救助”机制设立方向和举措,签署了《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国家司法救助与民政救助联动救助框架协议》,双方在建立救助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大救助”体系以及定期开展评估工作和宣传工作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并在协议中明确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该举措也为全省首创。

五华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司法救助是一次性救助,是辅助救济措施,只能解决涉诉当事人在依法维权过程中遇到的暂时性、急迫性的困难,救助金额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难当事人的生存问题。对困难群众的救助也不应当仅从经济帮扶方面进行考虑,更应结合住房、教育、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全方位考量。

协商双方表示,将在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司法救助与民政救助职能部门沟通协作的基础上,合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力争实现以最适合的方式对困难群众提供最有效的救助。(昆明日报记者辛亚洁)

相关阅读:
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下线 长征六号火箭成功发射两颗贝塔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