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屋脊”:川藏公路托起一批现代化城镇
新华社拉萨8月3日电题:“世界屋脊”:川藏公路托起一批现代化城镇
新华社记者薛文献、陈尚才、孙非
8月的尼洋河畔,绿水青山,烟雨苍茫。
在西藏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园林芝市工布公园里,市民、游客或在湖边散步,或在树下小憩。邻近河边的儿童公园里,孩子们在嬉戏游乐……
入夜,公园里灯光璀璨,流光溢彩,湖面上的“太阳宝座”被灯光点亮,梦幻水秀与山体水幕投影交相辉映,如梦如幻。
2020年建成开放的工布公园,分城市公园、生态公园、儿童公园和工布天街四大功能区,总占地面积约68万平方米,是林芝市第一个集城市形象、自然生态、精神文化、民俗风情、商业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公园。
林芝市政府所在地为巴宜区八一镇,一直以海拔较低、生态环境良好、干净整洁受到游客的青睐。近年来,八一镇依托318国道、省道干线以及拉林铁路建成开通的优势,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整体风貌。
今天的川藏公路,南线2146公里,北线2412公里。建成通车60多年来,随着道路通行条件的改善和西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川藏公路犹如一条蜿蜒曲折的飘带,将道路沿线的一座座城市、一个个集镇串联起来,形成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人气聚集的现代化城镇。
记者日前驱车沿川藏公路的部分路段进行采访,所到之处,公路上车流密集,各地城镇发展日新月异,让人印象深刻。
位于川藏公路北线上的昌都是藏东重镇,自古以来就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但由于地处深山峡谷、交通不便,加之缺少合理规划等原因,很长一段时间里,昌都的发展受到制约,城市功能也不完善。
2012年以来,在中央和自治区的支持下,按照现代城市定位,昌都因地制宜、盘活资源,委托国内多家规划单位对城市发展方向、人口规模、功能布景特色进行高品质规划建设。
在昌都市干部庆振东眼里,昌都的变化可以用“惊人”来形容:“以前市区面积仅有4.6平方公里,6座跨河大桥。现在城市空间比以前扩大了近3倍,仅跨河大桥就有13座,全市城镇化率达35%。”
沿川藏公路南线自东向西行驶,会先后经过昌都市的芒康、左贡、八宿以及林芝的波密、工布江达等县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地方规模都比较小,国道穿城而过形成主街,两边有一些铺面,各方面条件比较简陋。
如今,这几个县城早已今非昔比,高楼林立,街巷纵横,公共设施完备,有的县还跨河建了新区,旅游旺季车水马龙,酒店一房难求。
除了中心县城,一些有特点的小镇,也借助318国道的便利条件,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特色城镇。
位于八宿县境内的然乌湖是藏东的著名景点,湖边的然乌镇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成为游客集散中心。在然乌湖畔,当地还通过招商引资,建成然乌国际自驾营地,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内设餐厅、咖啡厅,还有房车基地、帐篷营地等,成为进藏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而距离林芝市区较近的鲁朗,则发展成为有名的“生态旅游小镇”。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或“神仙居住的地方”,平均海拔3385米。在这里,白云如瀑布流过山巅,绿草如织锦铺满地面,松涛阵阵,飞湍瀑流,堪称“世外桃源”。
2011年,广东省和西藏自治区精心规划,总投资36亿元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开建。经过6年建设,一座布局合理、自然生态、现代时尚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小镇崛起在雪山林海脚下。
记者看到,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内柏油路纵横交错,酒店、民宿与自然融为一体,将近1公里长的商业街上分布着民族服饰店、手工艺店、小超市、“双创”基地以及石锅鸡等特色餐饮店。
“目前,鲁朗小镇有56家商户,3家五星级酒店,100多家家庭旅馆。”鲁朗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胡雄英介绍,鲁朗小镇下一步将按“一镇两翼”继续打造,即扎西岗村等4个村以旅游服务为主,拉月村等5个村以养殖藏鸡、奶牛和大棚种植为主,兼顾温泉康养,实现茶旅融合,“生态旅游小镇”的服务能力和品质将得到更大提升。
半个多世纪以来,作为进出藏的重要通道,连接西藏与四川的生命线、保障线、团结线,川藏公路发挥了重大作用。与此相伴,一批现代化城镇由小到大,宛如一颗颗明珠,点亮川藏线,也点亮各族人民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