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每周一药之土茯苓

原标题:每周一药之土茯苓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每周一药之土茯苓

古时有一人,身染杨梅疮(梅毒),多方求医,用轻粉治疗而无效,或愈或复发。迫于他人鄙夷的眼光,他只好穴居山野以度残年,饮山水泉,食野果。

他吃了几个月的山地粟(土茯苓)后,发现自己的杨梅疮竟痊愈了,方悟山地粟有治疗杨梅疮之功。随传此法于世,潜心学医,后成当地名医,救济众生。

土茯苓的传说故事

每周一药之土茯苓

牛刀小试

1.土茯苓药用基原植物属于哪科?(单选)

A.百合科

B.菊科

C.禾本科

D.唇形科

2.中药土茯苓选自基原植物的什么部位?(单选)

A.种子

B.果实

C.地上部分

D.根茎

3.土茯苓的功效不包括下列哪项?(单选)

A.解表散寒

B.凉血

C.祛风除湿

D.止痛

4.下列图片中的哪一幅是土茯苓饮片图?(单选)

A.

每周一药之土茯苓

B.

每周一药之土茯苓

C.

每周一药之土茯苓

D.

每周一药之土茯苓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DDB

A.泽泻饮片本品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表面为淡黄色至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和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为黄白色,有粉性,有多数细孔。

B.土茯苓饮片本品为长圆形或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切面为黄白色或红棕色,有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

C.莪术饮片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为灰黄色或灰棕色,有时可见环节或须根痕。切面为黄绿色、黄棕色或棕褐色,内皮层环纹明显,散在“筋脉”小点。

D.三棱饮片本品为类圆形的薄片。外表皮为灰棕色。切面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质地粗糙,有多数明显的细筋脉点。嚼之微有麻辣感。

饮片辨识解析

每周一药之土茯苓

【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药典之言

每周一药之土茯苓

《本草备要》:健脾胃,祛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除则筋骨利。

《本草乘雅半偈》:主食之当谷不饥,调中止泄,健行不睡。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本草从新》:祛湿热以利筋骨,利小便以止泄泻,治筋骨拘挛,杨梅疮毒。

《本经逢原》:清湿热,利关节,止拘挛,除骨痛,主杨梅疮,解汞粉毒。

《得配本草》:理浊厘清,去风除湿,专疗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滇南本草》:主治食之当谷不饥,调中止泄,健行不睡,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杨梅疮服之最良。

《药笼小品》:祛湿热,利小便,止泄泻。治筋骨拘挛,杨梅疮毒,瘰疬疮肿。

《药性切用》:渗利湿热,解毒治疮,为疮科专药。

《玉楸药解》:利水泻湿,燥土健中,壮筋骨而伸拘挛,利关节而消壅肿,最养脾胃,甚止泄利。

《本草便读》:土茯苓一名仙遗粮,味甘淡而平,益脾胃,化湿邪,服之可当谷不饥,故有遗粮之名。今人概以治杨梅恶疮、毒窜筋骨、肌肉溃烂等证,亦不过因土茯苓之味甘淡,甘能解毒,淡可分消,又能益脾胃,使土旺湿除、肌肉自愈之意,非土茯苓可以治疮也。

各家之言

每周一药之土茯苓

《本草备要》:土茯苓能制轻粉之毒,去阳明湿热。用一两为君,苡仁、金银花、防风、木通、木瓜、白藓皮各五分,皂角子四分,气虚加人参七分,血虚加当归七分,名搜风解毒汤。

《滇南本草》:或误服轻粉、水银毒,周身筋骨疼痛,同防风、银花、白鲜皮煎服,月余神效,轻则半月。

配伍

每周一药之土茯苓

《药笼小品》:淡渗伤阴,肝肾阴亏勿服。

《得配本草》:忌茶茗、铁器、发物及牛羊鸡鹅鱼肉、烧酒、发面、房劳。

《本草乘雅半偈》:忌茗,及豆。

禁忌

每周一药之土茯苓

注:

1.中药传说故事来源:中药查询网。

2.饮片辨识解析来源:2015年版中国药典。

每周一药之土茯苓

台湾名嘴:大陆乒乓球是靠台湾天才选手培养起来的 湖南株洲新增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