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冠病毒如何溯源?专家:应讲求证据,而非将政治因素作为溯源工作主流

原标题:新冠病毒如何溯源?专家:应讲求证据,而非将政治因素作为溯源工作主流

中新社北京7月31日电(马帅莎李纯)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近日提出的第二阶段新冠病毒溯源工作计划,引起广泛社会关注,数十个国家致函世卫组织总干事指出,病毒溯源是一项科学任务,不应被政治化。

下一阶段新冠病毒溯源研究重点是什么?未来全球新冠病毒溯源工作应如何开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进行解读。

王广发首先肯定了中国科学家在发现新冠病毒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他表示,2019年底中国及时发现并报告了疫情,并及时通过科学研究确立了这次疫情的病原是一种新冠状病毒,并公布了它的基因序列,这使得国外学者能够根据所公布的序列进行研究,并发现中国以外的其他多地在武汉疫情出现之前就有新冠病毒存在的证据。

根据多国科学家研究结果,新冠病毒在全球多地的出现时间要早于武汉疫情暴发时间,比如在武汉出现疫情之前,国外就有废水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常规献血存档样本新冠病毒检测抗体呈阳性。

对此,王广发指出,新冠病毒溯源工作首先要搞清楚病毒出现的时间序列,应按照这个时间序列一环一环向前递推,找到最早出现环境病毒检测呈阳性或人体感染新冠病毒的地方。疫情首先在中国被发现,中国是最早报告病例的地方,但却不一定就是病毒突破物种界限感染人类的地方,即不是病毒的发源地。国外一些地方陆续发现有早于中国的病例为这种猜测提供了重要证据,其背后的真相应由科学家去探索。

王广发认为病毒传播的可能渠道包括人员流动、冷链传播等。“由于低温环境可以使病毒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因此冷链运输食品,可以成为疫情引入的重要途径,这在国内后续多地的几起疫情中得到证实。”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此前建议,在进一步的病毒溯源过程中,应当将冷链作为一个重点的溯源线索。面对国际贸易背景,全球各地人员和物品往来情况下,冷链环境下的人—物传播,加大了病原传播的复杂性,特别值得进行调查和研究。

对此,王广发表示,新冠病毒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虽然不复制,但可以保持活性。“一些野生动物贸易可能会污染冷库,进而污染冷库里装的其他食品,把病毒带给人类。虽然这只是一个假说,但目前掌握的证据可以证明冷链运输环境会使病毒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增加传播的风险。”

王广发进一步指出,虽然禽流感病毒等其他病毒也有类似特点,但是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相比做好呼吸道防护,如戴口罩、洗手等,民众对病毒的冷链传播重视不够,这也容易引发新冠病毒感染。

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大国为了转移自身抗疫不力的责任,达到抹黑打压别国的政治目的,大搞疫情政治化。对此,王广发表示,溯源应讲求证据,而不是靠猜想,更不应把政治因素变为溯源工作的主流。

未来全球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应如何开展?王广发指出,首先要摒弃政治上的偏见,同时要让科学家得以按照科学的思维、科学的规律和科学的原则开展研究,进行全球多点多地溯源。

他指出,溯源并非简单认定,需要证据链,首先应理清发现病毒的时间序列,并在这些更早出现病毒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溯源,通过找到最早的病例,调查其行动轨迹及接触过的动物,锁定可能的追溯方向。

王广发强调,溯源工作之所以重要,不是为了追责,主要在于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病毒传播。自然界存在着许多人类认知以外的病毒,弄明白病毒是从什么动物、经过什么样的中间宿主,再通过什么渠道传到人类社会,这对避免新的病毒传播十分重要。

“我们应该客观看待新冠病毒溯源问题,科学溯源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和共同福祉。”王广发说。

相关阅读:
广东惠东通报1例密接者活动轨迹,这些人员请尽快验核酸 南京一围合区域调整为中风险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