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山茶谷换新颜:西藏波密易贡茶场的“致富路”

原标题:深山茶谷换新颜:西藏波密易贡茶场的“致富路”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王静远):云雾缭绕、烟雨迷蒙,从易贡茶场的观景台远眺,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便跃然眼前。

(雨中的易贡茶场央视网记者王静远摄)

(雨中的易贡茶场央视网记者王静远摄)

易贡乡位于西藏波密县西北方向,临近318国道,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枢纽,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峡谷深入高原,给茶场及周边地区带来暖湿气候和充沛降水。

易贡茶场平均海拔2200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机茶叶生产基地。由于雨量充足,昼夜温差大,茶树经雪水浇灌,茶叶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因为藏族饮食结构中肉食类居多,藏族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从唐朝开始,内地的茶叶就通过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进入西藏,成为紧密联系汉藏人民的纽带。

(易贡砖茶央视网记者王静远摄)

(易贡砖茶央视网记者王静远摄)

据介绍,易贡茶场前身为原进藏解放军和后续部队建设的易贡军垦农场,始建于1960年。三年后,为了响应“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茶场开始发展茶叶生产,从四川名山县蒙顶茶场引进四川中小叶群体茶树品种并试种成功,由此,西藏有了第一块成规模种植的茶田。

(西藏第一座茶场央视网记者王静远摄)

(西藏第一座茶场央视网记者王静远摄)

2020年,易贡茶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5%,实现历史性突破。“这是茶场有史以来第一次扭亏为盈。”易贡茶场党委委员兼生产部部长黄华林说。

黄华林是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成员之一,来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两年前黄华林刚到易贡时,茶场还比较落后,由于运输物流成本高,易贡茶的销路、利润并不乐观。

(易贡茶场生产部部长黄华林央视网记者王静远摄)

(易贡茶场生产部部长黄华林央视网记者王静远摄)

黄华林表示,援藏这几年的工作主要是围绕提高茶场的产量、质量和销量展开。

首先是产量。“过去茶场都是野生化管理,比较混乱。”为了优化茶场的管理加工流程、提高茶叶品质产量,广东援藏工作队把广东茶叶种植加工的先进理念、技术、经验等要素引入易贡茶场,全面提升了茶园质量安全管理水平。2020年,在茶田可采面积增加不到30%的情况下,细茶亩产量提升53.6%。

其次是质量。提高产品质量离不开对现代化设备的应用,黄华林介绍,过去两年易贡茶场的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譬如购置了西藏第一台色选机等一批先进设备,其中,全自动砖茶压制机将茶场砖茶压制能力提升了10倍。

为了提高茶叶品质,易贡茶场还累计引进了名优红、绿茶加工,低氟边销茶等内地先进经验和技术13项,并协调内地多家单位给予人力、技术、设备等支持。

(易贡茶场茶叶加工厂央视网记者王静远摄)

(易贡茶场茶叶加工厂央视网记者王静远摄)

最后是销量。线下,易贡茶场在林芝和拉萨新增直营体验店各1家,扶贫直销店1家。另外,茶场还与三峡集团等7家企业开展线下跨界营销合作,与西藏藏游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或平台开展各类营销活动。

线上,茶场以消费扶贫、消费援藏为抓手,分别与国家扶贫“832平台”、广东省援藏队的粤港澳大湾区“7+2”西藏特色产品消费平台等各大平台进行精准对接。

2020年,易贡茶场总产值达2740万元,同比增长77%,实现历史性突破。生产红、绿茶2.1万斤,比2019年增长61.5%。职工采茶年平均收入2.2万元,比2019年增长37.5%。

黄华林表示,茶场的工人大多都是易贡乡本地人,平时他会给当地茶农介绍科学产茶知识,也会教大家使用制茶的先进设备,解决当地就业问题。

(茶农正在采茶央视网记者王静远摄)

(茶农正在采茶央视网记者王静远摄)

如今,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收入来源也变丰富了,很多以前外出打工的居民也回家投入到了承包茶田、参与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发展旅游业等当地建设工作中来。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和茶旅融合发展成了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主要动力。

黄华林介绍,未来除了要继续围绕“茶”本身做文章以外,还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打造沉浸式红色茶旅体验,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带动周边地区的生态旅游,擦亮“雪域高原茶”和“红色易贡”两张名片。

相关阅读: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与居家健康监测有何不同?南京疾控中心答疑 港媒:首宗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案件今天下午宣判,法院外早上已有市民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