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论:全面破除提升居民生育率障碍

原标题:社论:全面破除提升居民生育率障碍

除了住房和教育这两大制约生育率的因素外,婴幼儿照看问题、生养小孩负担较重等同样需要妥善解决或缓解。

自5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后,近期明显能看出中央层面对提升居民生育率的重视。

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全国优化生育政策电视电话会议时称,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对生育问题如此重视的大背景是中国人口出生数连续四年下降,总和生育率已低于警戒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为1200万人,相比2019年的1465万人减少了265万人,降幅达18%;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属于明显偏低的生育水平。虽然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当物质和精神文明达到一定高度后,国人生育意愿都会随之降低,包括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都是如此。但是,我国近年生育率下降速度之快远超他国,背后还有自身独特的原因。

不论是基于国人的常识,还是最近政策直指的领域,住房和教育无疑是目前制约国人生育率最重要的两个客观因素。近期针对这两个领域的政策密集且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对于房地产,通过种种渠道落实“房住不炒”,优先满足城市新住民住房问题,并加大租赁住房供应旨在让城市青年住有所居。对于教育,一边通过均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践行教育公平,一边全面整治校外培训,近期出台的“双减”政策更是让教育回归公益性本质,彻底为家长减负和消除“焦虑”。

除了住房和教育这两大制约生育率的因素外,婴幼儿照看问题、生养小孩负担较重等同样需要妥善解决或缓解。

众所周知,目前低生育率主要是城市尤其在外地人口占比较高的大城市,因夫妻双职工无人照看小孩影响生育率显而易见。此次全国优化生育政策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提出要完善托育服务体系,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住房、财政等支持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鼓励用人单位等社会力量提供多种形式托育服务,2025年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5个,同时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批外地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在大城市协助子女照看孙辈,但很明显他们并没有得到所在城市的善待,突出的一点就是外地医保一般性病痛就医只能自费(大病住院可按政策部分报销)。相关政策一直提到,大城市的公共资源要按照常住人口配置,长期在城市帮助子女照看孙辈的外地老人,无疑需要以常住人口对待,尤其是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当下。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减轻养育负担。从2019年开始实施的个税专项扣除政策并未纳入3岁以下小孩的养育费用,实际上养育婴儿的成本与赡养老人不相上下,本不应该被遗漏。目前这一漏洞有望被补上,近期公布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下一步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研究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事实上,各地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减负政策。如28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宣布,按政策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成为目前唯一一个发放育儿补贴金的城市。

当然,制约生育率的因素还有女性职场歧视等问题,都需要一一妥善解决。相信在全面破除影响生育的阻碍因素后,中国人口出生率将回归正常水平,最终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

相关阅读:
郑州中牟一男子被困地下管廊8天,蛙人搜寻仍无结果 唐山开平区一名确诊病例密接者曾乘公交、出租车,急寻相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