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呼和浩特市:智慧监督为优化营商环境按下“快进键”
来源:内蒙古纪委监委网站
“对照优化营商环境26条负面清单,共受理并处置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120件,立案1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6人,组织处理35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通报曝光典型问题8批16起……”
这是截至7月16日,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充分利用智慧监督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的一组数据。7月9日,市纪委监委“清风青城 e码监督”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智慧监督体系嵌入“城市大脑”,为优化营商环境按下“快进键”,以智慧监督“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全面开启城市智慧监督新模式。
市纪委监委智慧监督平台嵌入“城市大脑”,全面开启城市智慧监督新模式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体现的是党风政风的转变,关系到城市形象和民生福祉。”呼和浩特市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李淑清在7月20日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智慧监督观摩会现场,就“清风青城 e码监督”平台建设和功能使用情况等向与会人员介绍,“为推动纪检监察智慧监督‘强行起飞、晋位升级’,我们打造该平台并将多个诉求举报平台整合为一码,同时增加发动企业和群众广泛参与监督的评价体系和‘随手拍’功能,让‘移动监督’更接地气,实现监督动态化、全程化、常态化、可视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把脉问诊,铲除破坏营商环境的消极腐败病灶、违规违法毒瘤,全面净化首府政治生态。”
近日,市纪委监委接到举报,反映某电力部门“一把手”在供电环节存在“卡脖子”问题,导致某企业招商引资项目无法顺利落地。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抽调精干力量,充分利用智慧监督平台,深挖背后问题,并对相关涉案人员采取留置措施。随着调查的深入,涉及多个审批环节的多名公职人员违纪违法行为浮出水面。目前案件正在查办中。
除了向供电行业“电老虎”雁过拔毛、吃拿卡要问题亮剑,及时查处侵害企业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外,市纪委监委在房地产领域乱象治理中,紧盯“办证难、回迁难、入住难”问题,通过智慧监督模块整合相关部门数据,设置流程监督节点及预警模型,实现审批服务流程的智慧监督。针对“重大项目监督难”问题,搭建全市重点项目的“项目矩阵”模块,从办理超时、督办超时、投资完成各环节进行监督预警。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在矿产和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中,发现多名公职人员入股参股矿产企业,其中对5名公职人员分别做出相应处理。
呼和浩特市办事窗口及时向群众公布“清风青城e码监督”监督举报二维码
“年初以来,市纪委监委利用智慧监督平台,治理营商环境‘首府之痛’、整治营商环境‘作风之疾’、化解营商环境‘群众之忧’,对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零容忍’”,市纪委监委驻市检察院纪检监察组组长、大数据中心负责人李陟峰介绍,其中针对民生资金监督而搭建的“廉润民生”模块,可实现对资格不符、多地领取、骗取套取、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问题的自动预警。运行以来,共生成违规领取补贴人员预警484条,经核查,对102名相关责任人分别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约谈、谈话提醒,其中立案审查1人,对相关责任单位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6份、监察建议书1份。今年1至6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放管服”改革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共查处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以及联系服务群众中消极应付、冷横硬推、效率低下等问题53件111人。
违规领取民生补贴人员处分类别划分图
随着呼和浩特市“城市大脑”“12345”接诉即办等平台陆续上线,全市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市纪委监委将行业业务数据和监督预警数据相融合,逐步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预警督办协同监督新模式,通过预警的“再预警”、监督的“再监督”,倒逼主体责任“再落实”,倒逼广大党员干部改进作风、担当作为、主动服务。上半年,市纪委监委紧盯办的态度、办的作风、办的标准、办的时限、办的效果,针对“12345”接诉即办工作中群众满意率低的相关地区和职能部门,分3批次对4个地区和10个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将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以监督业务需求为创新驱动,进一步完善首府智慧监督模式和机制,提高纪检监察大数据分析应用、挖掘研判及预警预测等方面的深度运用,持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打通优化营商环境堵点难点痛点,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确保不偏航、不走样,让监督数据跑起来,通过数据赋能、数据应用、数据贯通不断提升纪检监察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推动首府发展态势焕然一新、营商环境脱胎换骨、干群关系政通人和、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努力在新的赶考路上,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