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绘就全面小康文化底色

原标题:绘就全面小康文化底色

来源:江西日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获的不仅是物质文明的胜利,更是精神文明的成长、人民精神力量的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大力推进文化发展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务趋于完善,艺术创作活力充分显现,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全面小康路上,文化成为一道厚重的底色。

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圈”初步建立——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博物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一个个文化新地标建成开放。不仅省级文化设施得到提升,全省各地也打造了一批公共文化新平台。我省加强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建设。截至2020年12月,全省共建有公共图书馆112个、文化馆114个、国有美术馆45个、乡镇文化站1561个、村(社区)基层文化中心2.07万个,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初步建立。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我省成功举办全国采茶戏会演、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江西艺术节、汤显祖戏剧节暨国际戏剧交流月等一系列展演展览活动。同时,各地积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广泛开展“百姓大舞台”“文化进万家”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尤其是变政府“端菜”为百姓“点单”,丰富了全省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艺精品层出不穷,艺术创作水平不断提升——

艺术之花,绽放赣鄱。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行动,创作出一批有筋骨、有温度的精品力作。一批原创剧目入选国家级舞台艺术扶持项目,一批优秀剧(节)目亮相国家级展演平台。2016年至2019年,我省共有77个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省艺术创作生产的整体水平。我省创新文化投入模式,设立江西文化艺术基金,激发全省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此外,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完善艺术创作生产机制,努力开创艺术创作繁荣发展新局面。

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增速居全国前列——

2019年,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达3.76万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595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04.42亿元,增长17.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四。我省加快实施文化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全省共有上市文化企业7家。我省积极构建“1+ N”文化经济政策体系,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突发的疫情让文化产业受到较大影响。面对压力和挑战,我省正面应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突破重围,收效明显。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多项经验成全国示范——

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达3万多处。全省有各级各类博物馆181家,馆藏文物达64万余件。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获批,成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首个文化旅游类试验区;赣南围屋、景德镇御窑遗址、万里茶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囊括全国考古领域所有奖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经验成为全国示范。11市87县列入国家首批公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占全国总数的15.8%。

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江西故事吸引世界目光——

我省通过搭建平台、拓宽渠道、整合资源等手段,扎实推动江西文化“走出去”。十八大以来,我省着力建设对外文化交流平台,与原文化部在葡萄牙合作共建里斯本中国文化中心。我省还积极参与文化和旅游部“部省对口合作计划”,不断承接国家对外文化交流重点项目。着眼对外开放大局,我省不断自主推介江西优秀文化交流项目并使之“走出去”。

面向未来,江西将坚持守正创新,强化文化担当,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大力推动赣鄱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龙华防溺水安全教育织牢农村孩子防护网 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