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评:电瓶车爆燃何时休

原标题:时评:电瓶车爆燃何时休

又有电瓶车爆燃!

7月18日,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玉皇路上一辆电动自行车突然起火,车上一对父女被严重烧伤。据了解,该电动自行车在两个月前更换过电池。业内人士介绍,锂电池一旦线路老化,没有保护装置,3到5秒就燃烧起来了,没办法自救。据@杭州消防最新通报:初步判断起火原因与电动车锂电池故障有关(7月20日“央视网”官方微博)。

上述事故发生后,重伤父女的伤势情况一直牵动着公众的心。与此同时,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隐患也再次引起社会关注。“随处可见”的电动自行车一旦发生事故,除了驾驶人受伤害,还会威胁社会公共安全。甚至有网友将电瓶比喻成“行走的炸弹”,将电动自行车当成“马路杀手”,让不少人对电动自行车有了“恐慌”感,避之不及。

事实上,关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事故早已屡见报端。2020年4月,上海一居民在家给电动自行车的电瓶充电时,突然爆炸起火;2020年9月,河南焦作未满16周岁的牛某违规驾驶两轮电动车,通过路口时未按交通信号灯通行,与正常行驶的一辆小型轿车发生相撞,致牛某受伤、两车损坏;今年5月,四川成都一小区电梯内电瓶车发生燃爆,造成电梯内5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还有一名婴儿……这些事故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管理不到位、操作不当及交通常识欠缺等都可能成为致命一击。

目前,对于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也有了文件出台。将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电动自行车在高层民用建筑违规停放、违规充电的处罚标准。也有地方出台本地的管理规定,例如《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湖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从生产、销售、维修、登记、通行以及保障和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还对使用电动自行车从事网约配送活动相关企业的责任义务作出规定;等等。

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流动”的电动自行车,需要“铁打”的全链条把控,而不是哪里出了事故,才关注哪里。从电瓶车“出厂”到“出行”前后,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系统性的管理。

生产厂商要担负起应当承担的企业责任,提供质量过硬、安全性强的产品,鼓励消费者以旧换新等减少过度老化的车辆出行;消费者要从正规渠道、厂家购买车辆、零部件等,学习掌握科学正确的使用方法,不违规停放、骑行、充电等;相关部门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普及安全知识;监管部门应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甚至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规运营的不良行为;物业、社区等要完善具体管理细则……在这条路上,没有任何人是旁观者,只有汇聚社会合力,才能浇灭悲剧的“火焰”,让安全相伴。

相关阅读:
身边的检察英模 孙鹏:不拼数据拼成效 从犯罪特点准确把握受贿要件要素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