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16年来,首次增加!

原标题:16年来,首次增加!

来源:重庆发布

7月初

市农业农村委召开的

“保供给、稳增收”

工作专班调度会上

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

今年全市夏粮

(主要包括小麦、春马铃薯、胡豆、豌豆等)

种植面积预计556.5万亩

同比增加1万亩

实现16年来首次增加

在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当下

重庆如何打好夏粮“翻身仗”?

一起来看

↓↓↓

万州农田美景(资料图)万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万州农田美景(资料图)万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首次提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按照会议精神,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抓落实,各区县党政主要领导多次研究部署,从政治高度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各项措施扎实落地。

按照国家下达的种植面积只增不减要求,梁平提出综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复耕、加大惠农政策力度等措施,将粮食种植面积从97万亩提高至101万亩,并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与各乡镇签订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将粮食面积、产量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等考核。

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当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并在耕地地力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的基础上,增加了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水稻高质高效创建等项目补贴,进一步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

撂荒地复耕增加种粮面积

除了遏制耕地“非农化”外,重庆还采取了一个重要措施:大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

自去年10月起,永川区金龙镇洞子口村便开展了整村土地宜机化整治,盘活全村近6000余亩土地,引进大户进行种植。该村种粮大户徐顺江挑起大梁,不仅承担了宜机化整治的全部工作,还承包了3000亩土地种粮,其中2000亩为小麦。

我市小麦亩产仅200多公斤,与小麦主产区河南等地相比并不高。在效益低下、大家都不愿种的情况下,原本主要种植水稻、高粱的徐顺江为何作此改变?

“宜机化整治后,通过农机操作,一人一天可以耕种50亩地,也不需要额外的人工费用,我觉得还是有利润!”徐顺江说,去年改完土地已是11月中旬,从种植时间上看稍迟了一些,目前亩均产量仅190公斤,但由于省了人工,他依然有钱赚。

通过农业部门、市农科院免费提供优质小麦种子,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当地有些小麦种植户亩产可达350公斤以上。徐顺江表示,今冬还将继续种植小麦。

不仅是永川,酉阳花田乡、石柱三星乡、巫山双龙镇等地均通过撂荒地复种种上了水稻、黄豆、胡豆等作物,不仅推动夏粮种植面积增加,也为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技术指导保障生产有序

重庆的村庄美丽如画(资料图)汪新摄

重庆的村庄美丽如画(资料图)汪新摄

今年我市还落实了19个春季田管技术指导组长效运行机制,在各区县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今年,以市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所长张晓春为组长的第18技术指导组,在荣昌、永川、巫山重点推广了抗赤斑病的胡豆新品种,并为村民们悉心指导相应的新技术。技术指导组还主动拓展江浙市场,帮助村民打通销路。

“除了新品种,技术指导组还在部分区县试点推广了水稻淹水直播等新技术,也为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农业农村委粮油处处长白洁说,当下春马铃薯收获接近尾声,夏粮已丰收在望,预计总体单产为每亩216.5公斤,较去年同比增加1.1公斤。

相关阅读: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部分市政府文件的决定 嫦娥五号太空稻已完成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