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我国自然遗产保护面积达7.05万平方公里,每年旅游直接创收超140亿元

原标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我国自然遗产保护面积达7.05万平方公里,每年旅游直接创收超140亿元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今天(5日)国新办举行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负责人严承高在会上介绍,我国有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自然遗产保护主要依托自然保护地进行融合管理,不仅保护了总面积达7.05万平方公里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还保存了20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更为遗产地每年带来超过140亿的旅游直接收入。

严承高表示,中国自然遗产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开展了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涵盖了国家公园(试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级各类上百个自然保护地,保护了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产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自然保护、生态补偿等方面开展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践,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类文明的不懈努力和责任担当。

二、促进了绿色发展,助力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我国对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利用,始终坚持资源保护与民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基于当地特点,通过特许经营、利益共享、生态补偿等多种方式惠及民众。通过开展适当的生态旅游等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遗产地保护与当地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协调发展。比如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国丹霞、云南三江并流等自然遗产地将自然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依托自然遗产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三、成为宣传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和载体。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世界遗产宣传力度,社会各界对自然遗产保护事业的关注度、支持度、参与度逐步提高,为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环境。利用遗产地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生态文明和民族文化教育,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结合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推动系列教育活动,成为宣传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和载体。

相关阅读:
泰国机场附近台企发生爆炸致超20人受伤 周边5公里民众被疏散 山西省2021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7月6日开始网上填报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