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好好地为党为人民做点事——专访中央纪委原副书记 王德瑛

原标题:好好地为党为人民做点事——专访中央纪委原副书记王德瑛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好好地为党、为人民做点事。”一句简单而朴实的话语,王德瑛在教育孩子时常挂嘴边,这也是他不变的初心与信仰。

离休前,王德瑛任中央纪委原副书记。纵使岁月早已爬上发梢与面庞,鲐背之年的他回忆起往昔峥嵘,如数家珍。

1931年,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苦难年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的中华大地,万千同胞饱受磨难,流离失所。是年10月,王德瑛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现烟台市莱山区)的一户贫农家庭。家中兄弟姊妹多,日子过得十分拮据,经常吃不饱饭。“有时候,母亲买回来喂牲口的豆饼,往水里泡一泡、煮一煮,就是一顿饭。”王德瑛说,捉襟见肘的日子让上学读书都成了奢望,在七八岁刚上小学那会儿,“头一天才送去读书,第二天就跟着父亲离开老家”,辗转大连、长春,最终在离家千里远的安东(现辽宁省丹东市)落定谋生。

从牟平到安东,王德瑛随家人如浮萍一般在已成伪满洲国的东北地区漂泊数年。“送信晚了就遭一顿毒打”“看你不顺眼就捅你一刀”,彼时日本人的粗暴对待,让年少的王德瑛饱受亡国奴的屈辱,“可那时孤苦无依,别无选择,只能忍气吞声”。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队都在安东附近活动。一边是国民党军官不顾老百姓生死,一边是八路军为百姓办事,鲜明对比让共产党赢得了百姓的拥戴,也在王德瑛心中种下了“跟党走”的种子。

“1946年7月,经朋友介绍,我来到安东省实业厅光华棉织厂工作。”这个工厂主要负责供应军用物资,“后厂织布,前厂生产毛巾、棉布等,用于支援前线”,王德瑛称自己“正是那时候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棉织厂,穷苦家庭出身的王德瑛被作为工作骨干重点培养,慢慢地开始接手厂内的管理工作。平等和睦的氛围、得以施展才能的平台,让他第一次有了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对组织的信任与培养铭记于心。“要是没有共产党,我们家早完了。”1948年12月,对“旧社会如何苦、共产党怎么好”深有体会的王德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践行“好好地为党、为人民做点事”的初心。

“共产党到哪儿都是为人民服务。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就是要听党的话,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党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自打走上革命道路,王德瑛从事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党委组织人事等工作,曾从石油部转战燃化部、国家建委,可无论岗位如何轮换调整,他都服从组织安排,勤奋工作,一丝不苟,因为“共产党员无论到哪儿,干事都得干好”。

调入中央纪委工作时,王德瑛已年过五旬。在这里工作的12年里,他依然坚守党性、坚持原则,将交代给他的每一件事做好。

1990年,王德瑛任中央纪委副书记,开始分管地方反腐败工作。经历过动荡不安,他深知大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不愿将其断送在腐败分子手上,他说“坚定不移反腐败就是对党负责”,利剑惩腐、铁肩担道;他坚信党纪国法面前没有特殊人物,“只要是有问题的,谁也不能放过”。

严正客观不徇私,一起工作久了,大家都知道王德瑛办案从不来虚的。“有人说,我不用查案,只要坐那儿都让人害怕,别人也就不敢找麻烦。”提起查处腐败案件,王德瑛有些激动,他坦言查处涉嫌违纪违法的高级领导干部,办案过程中的阻力和压力不可避免,不畏权势、廉洁奉公是他始终不退让的阵地。

回忆起分管地方后查处的第一起案件,王德瑛感触良多。该案被调查对象人脉广、关系深,行事张扬不可一世,办案一度陷入停滞。为了顺利推进案件查办,王德瑛经常赴当地听取案件汇报、具体指导工作,有时还亲自找人谈话,因为他觉得“案件遇到的问题要细致分析,领导干部该出马就出马,不能只是动动嘴,光坐在家里听听汇报,那样没有力量”。

凡事亲力亲为,反腐坚定不移,正是这份工作态度让王德瑛顺利查办了一批影响大、辐射面广的违纪违法腐败问题,留下了“敢抓敢管”的好名声。

王德瑛告诉记者,调离中央纪委后他还参与了《绝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突破大案要案的实践与思考》课题研究,在正式离休后又研究了落马官员的违纪历程。对于自己做的这些,他觉得只不过是“跟着共产党走,做了对人民有益的事”。

相关阅读:
省级防汛和救灾应急响应结束 创新开展非遗研学游 让文化遗产传承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