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印发方案,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来源:云南发布
日前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印发
2021年度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公布了
2020年度云南省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及
2021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并提出了具体防治对策措施
详情如下
据了解,2020年云南省共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17.26余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1亿元,省级财政资金5.61亿元、地方自筹资金1.55亿元),用于支持省本级及全省16个州(市)、3个省级财政直管县市(镇雄县、宣威市、腾冲市)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四大工程”建设各项工作。
2020年,云南省初步建成了云南省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中心,将通过滚动式的综合遥感识别等手段,不断优化算法及模型,构建并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的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体系。部署开展了15个县(市、区)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旨在查明目标区域的孕灾地质背景及地质灾害危险性、风险性等状况,为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规划制定提供基础依据。积极推进立体综合监测和普适型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建设,在15个州(市)实施在建、新建专业监测预警点294处、普适型监测预警点782处。
此外,2020年全省按阶段支持大型及以上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297个,补助12个州(市)3306户群众实施因地质灾害搬迁避让。构建了专业队伍驻州市包县、驻县联乡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机制,建立了50人的省级技术指导中心、102人的驻州(市)包县技术指导中心、387人的驻县联乡技术指导站,规范和完善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流程,提高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技术支撑能力,为科学、高效、有序地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实现了防治技术支撑的“网格式”全覆盖。
滑坡模拟效果图
泥石流模拟效果图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有哪些?
《方案》指出,复杂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是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主要原因。云南地处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带附近,复杂脆弱的孕灾地质条件,一旦遭遇高强度降雨(雪)或长时间连续降雨以及强烈地震等致灾激发力,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灾害可能会猝不及防,多发频发。
而异常的极端天气,是诱发地质灾害的直接原因。根据云南省气候中心预测,预计2021年云南省大部地区降水总量正常略偏多,其中滇西北北部地区偏少10—20%,其余地区正常至略多,其中滇东南边缘和滇西南南部地区偏多10—20%。大部地区雨季开始期正常至略偏早,主汛期降水量正常略偏多,秋季降水量正常略偏少。
综合研判,2021年云南省降水为稍偏丰的气候年景。预计2021年主汛期云南省降雨区域差异较大,有可能出现旱涝并存现象,滇东南地区洪涝灾害可能较常年偏重,需要重点关注区域性或单点性强降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020年7月18日,持续强降雨致德宏盈江部分乡镇受灾
此外,人类工程与经济活动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云南保发展、促稳定任务繁重,随着高速公路、铁路、超大型水电站等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加码,云南省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提升空间广阔。当前,重大工程建设活动受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条件限制,不少建设活动需在地质环境较为脆弱的地方开展,特别是水电站、公路、铁路、水库等设施建设,基础建设和水电开发活动仍处于较高水平,地质灾害活动趋势增高的可能性大。
崩塌模拟效果图
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01
地质灾害活动水平
对比历史同期资料及云南省气候中心、云南省地震局对2021年度气象及地震的预测结果,结合云南省高原地壳大幅隆升、深大断裂发育,普遍山高坡陡、岩石破碎,风化土层广泛分布的地质环境特征和现有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发育特征、形成机理及成灾模式等分析,受致灾激发力在时空上的复杂多变影响,特别是在强降雨过程中具体落地区域和强度较复杂的山区局地强降雨影响,局部地区地质灾害活动水平仍有超过2020年的可能性,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02
地质灾害高发时段
主要为6月上旬至10月上旬,其中滇西北、滇东北高发期还包括(12月底至2月初)冻融期以及怒江流域(上游)2至4月的桃花汛期。
03
地质灾害高发区域
主要有滇东北高中山区(鲁甸“8·03”地震灾区)、滇西北“三江”流域高山峡谷区、横断山脉无量山西南段地区(景谷“10·07”地震灾区)、大盈江流域(盈江“5·24”“5·30”地震灾区)、红河中下游地区以及漾濞“5·21”地震灾区,尤其是陡坡下、沟口、谷地内的村镇居民区危险性大。滇中、滇西、滇西南、滇东南地区公路(铁路)沿线、水电开发建设区、矿山开采区等人为活动较强烈的地段,亦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域。
2021年云南省地质灾害易发性趋势预测分区图
重点防范地区
1.怒江中上游高山峡谷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南北向深大断裂发育,冻融作用等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岩石破碎,加之该区是云南省地壳抬升最强烈区,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共同影响下,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质灾害发育。
2.澜沧江上游高山峡谷区滑坡、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和澜沧江中游峡谷—宽缓河谷区滑坡、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区和滇西高山峡谷地貌区,地质构造复杂,澜沧江断裂贯穿南北,无量山、把边江活动断裂发育,岩体破碎,软弱岩体分布广泛,外动力地质作用十分强烈,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加之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开发建设活动强烈,雨季极易加剧已有地质灾害活动,诱发新的地质灾害。
3.金沙江中上游峡谷区滑坡、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地处金沙江上游中高山峡谷区,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滑坡、泥石流发育,斜坡不稳定地段增多。
4.金沙江中下游高中山峡谷—河谷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地处金沙江中下游高中山峡谷地貌区,新构造运动活跃,岩石软硬相间,多陡崖,是云南省崩塌、滑坡、泥石流极强活动区,暴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人口密度大,公路建设、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开发、陡坡耕植活动强烈,对地形地貌的扰动强烈,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大。
5.小江流域泥石流、滑坡灾害高易发区。地处小江断裂带沿线,历史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加之山体破碎区段多,滑坡、崩塌、泥石流隐患点密集,雨季极易加剧已有地质灾害活动,并诱发新的地质灾害。
6.滇西大盈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本区属大盈江流域,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变质岩、岩浆岩体分布广泛,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强烈,是云南省泥石流、滑坡强活动区。
7.红河流域哀牢山变质岩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地处红河流域哀牢山构造侵蚀高中山地貌区,红河断裂、哀牢山断裂发育,哀牢山变质岩体、软弱岩体分布广泛,地质环境条件脆弱,滑坡、泥石流灾害高发。
8.地震灾区。强震致使地震灾区大部分的斜坡岩土体结构松散,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数量增多、范围增大、危害严重。危险区段主要有:盈江“5·24”“5·30”地震灾区(地震烈度Ⅵ、Ⅶ、Ⅷ区以内区域)、鲁甸“8·03”地震灾区(地震烈度Ⅵ、Ⅶ、Ⅷ、Ⅸ区以内区域)、景谷“10·7”地震灾区(地震烈度Ⅵ、Ⅶ、Ⅷ区以内区域)、漾濞“5·21”地震灾区(地震烈度Ⅵ、Ⅶ、Ⅷ区以内区域)。
2021年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6·10”地震发生后,现场调查工作组在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工作过程中,及时清理落石保障道路畅通。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依法依规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安排部署、抓好督促检查,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掌握情况,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紧紧围绕“隐患在哪里”和“隐患什么时候发生”两个关键问题,筑牢群测群防与科技防灾手段并重的防御网络体系,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提升“气象条件+地质地理+人为扰动”耦合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
3.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县(市、区)人民政府属地责任,突出抓好临灾避险能力建设,开展以搬迁避让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逐步减少地质灾害隐患点存量。
4.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内从事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农村建房等人为活动,应当依法依规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强隐患排查巡查核查,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措施,采取提前避让或综合治理。
5.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地质灾害防范能力。拓宽地质灾害调查的深度与广度,摸清隐患与风险家底;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相关制度和技术标准优化完善;探索开展“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不断总结风险管控经验;健全完善项目管理各项制度和信息系统等。
最后,小布提醒大家
面对突发地质灾害
我们应该怎么做
才能成功避险呢?
下面这份自救知识手册请收好
↓↓↓
崩塌
如何应对?
崩塌发生前兆:
1、崩塌体后部出现裂缝;
2、崩塌体前缘掉块、土体滚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3、坡面出现新的破裂变形、甚至小面积土石剥落;
4、岩质崩塌体偶尔发生撕裂摩擦错碎声。
崩塌避险常识:
1、雨季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和穿行。
2、陡崖往下掉土或石块时,切莫从下方经过。
3、处于崩塌体下方时,迅速向两边逃生。
4、行车中遭遇崩塌应注意观察,停车等待或者迅速离开有斜坡的路段。
查看《方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