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象”往的朋友

原标题:“象”往的朋友

来源:云南发布

“整个中国已被由15头亚洲象构成的家庭

‘惊呆了’

它们在该国漫游了300英里”

这是《华盛顿邮报》一篇报道中的内容

连日来

云南亚洲象群北迁一事

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

一群野象优哉游哉地边走边吃

睡眠时把小象保护在中间

大象帮小象翻越沟渠

这一幕幕温馨的画面

让外国网友大呼可爱与感动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6月8日,美联社报道了此次野象群迁徙的沿途状况以及受欢迎的程度。

富士电视台对象群进入云南省玉溪市进行报道。富士电视台视频截图

富士电视台对象群进入云南省玉溪市进行报道。富士电视台视频截图

“大象去哪儿”

也在外国网友间

掀起了一波热潮

“象”往的朋友

它们

散个步、进个村、歇个脚

或者去水塘泡个澡、去村民家喝顿酒

就能轻易横扫人类热搜

“象”往的朋友

"断鼻家族"在林地间徘徊。图源“云南观察”

外国网友们不仅惊叹于,亚洲大象强烈的“家庭观念”,也纷纷称赞中国的美丽、中国政府保护动物的努力以及中国民众的智慧和热情。

沿途村庄的村民

担心大象吃不饱

想捐出自己种植的粮食帮助投喂大象

他们坦诚地希望

“大象们一路有吃有喝,安全回家。”

“象”往的朋友

这一路

无论是亲历的村民还是围观的网民

大家都对大象保持了

极大的爱护与宽容

“象”往的朋友

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境内拍摄的象群(无人机照片)

伴随大象的脚步

世界看到了美丽而温情的中国

看到了善良友好、热爱自然的

云南人

“象”往的朋友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最多

文化多样性最为典型的省份

26个世居民族淳朴、团结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与自然共生共存

相息相依

“象”往的朋友

同时

各民族也在与自然环境的

长期协同共生中

积累了丰富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

“象”往的朋友

形成至今

依然具有极高生态环境价值

和社会文化价值的

少数民族生态智慧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建筑与自然交融的智慧

云南民族的传统村寨与自然融为一体,民居建筑从形式、构造、平面布局、空间特征等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建筑材料因地制宜等特点,充分体现着云南少数民族敬畏与崇拜自然,亲合与保护自然的生态观,以及具有自然美、山水美、生态美、景观美等特点的审美意识↓↓↓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劳作生活与自然相依的智慧

“象”往的朋友

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景迈山

不仅有目前世界上发现的

保存比较完整的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林

布朗族、傣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傍山而居

种茶、制茶、卖茶、饮茶、祭茶等

原生态民族茶文化的保留传承

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和谐共生的一个缩影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撒玛坝梯田陈永贵摄

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各族人民在哀牢山余脉上一锄一犁

共创了一道农耕奇观

哈尼梯田

“象”往的朋友

梯田级数最多达3700多级

层层累积2000多米

是“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元素同构的

传统农耕体系

蕴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文化与自然相融共生的智慧

纳西族很早就从他们的生活中领悟到了与自然相处的至理经验和智慧积累,他们以崇拜万物有灵的东巴文化为行为指导,千百年来对自然利用而不过度,古老文明的经验积累成为准则规范和制约人们的行为,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使人与自然各得其所。

“象”往的朋友

世界记忆遗产纳西东巴象形文字“根壮树不倒,谷深水不枯”

纳西族人民

平时生活中不能砍

杜鹃、云杉、柏树、青香木

做薪柴

做薪柴的是

山野间大面积生长且生长较快的

松树、栎树

“象”往的朋友

吾母村村民进行春节祭天

如此

生长缓慢的高山或干热河谷地区植物

便得以保护

人们也因此得以

年复一年持续利用

千百年来

云南人骨子里那股

保护生态的基因

从古传承至今

并在新时代谱写一个个

爱护自然的新故事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是中国黑颈鹤单位面积数量分布最多的保护区

为了帮助黑颈鹤越冬

当地发起了一项

名为“黑颈鹤食物源补充基地”的项目

村民秋收时只要在地里留下

约100公斤土豆作为黑颈鹤的食物

就可以拿到一定的补助

但在距离黑颈鹤主要栖息地较远的村庄

即使没有纳入补贴范围

大家也会自发为这些“邻居”留下食物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漾濞槭染色体的基因组基本特征、野外种群分布现状以及基本的生物学性状特征和在昆明植物园迁地保护成功的漾濞槭成熟植株。图源: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网站

漾濞槭染色体的基因组基本特征、野外种群分布现状以及基本的生物学性状特征和在昆明植物园迁地保护成功的漾濞槭成熟植株。图源: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网站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昆明植物园内

已有50多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在此安家

这也是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为特色的

专类园

曾经“命悬一线”的植物

在这里有了“备份”

有望重新焕发生机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云南境内拍摄的滇金丝猴新华社发

滇金丝猴

主要分布在

云南白马雪山一带

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世纪80年代前后

打猎和伐木等行为对其栖息地造成破坏

为拯救濒危的滇金丝猴

国家建立了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与有关方面合作

探索“社区共管”

保护的同时解决居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放下猎枪和斧头

一批村民成了护林员兼护猴员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思小高速位于云南南部

连接普洱市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小勐养

因穿过著名的野象谷景区

思小高速建设桥梁

为野象出没留下通道

最大限度减少干扰

同时设置了标志牌、生态隔音墙

提示过往驾乘人员保护野生动物

……

在云南这片土地上

极小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濒危动植物实现恢复性增长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红土高原正在成为

野生动植物的王国

和生物多样性的天堂

云南

能够拥有中国极好的生态环境

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

和生物基因库的美誉

丽江拉市海贺凯摄

丽江拉市海贺凯摄

这都是因为

云南一直孜孜不倦地

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附近,两只亚洲象参加野化训练。新华社记者杨宗友摄

在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附近,两只亚洲象参加野化训练。新华社记者杨宗友摄

出台施行了

我国第一部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象”往的朋友

建成了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率先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等

昆明水杉湿地冬日一景。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昆明水杉湿地冬日一景。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建立了

166个各类自然保护区

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

得到有效保护

在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牲畜在洛茸村民小组附近的草甸上吃草。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在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牲畜在洛茸村民小组附近的草甸上吃草。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此外

亚洲象、滇金丝猴、西黑冠长臂猿等

全省85%的重要物种得以保护

……

西黑冠长臂猿资料图

西黑冠长臂猿资料图

放眼云岭大地

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设美丽云南

早已成为共识和自觉

所以

亚洲象这次

能够安全、自由地“远行”到云南

通过亚洲象“远行”这扇窗口

也照见了云南

在与自然和谐共处路上的

不断探索

“象”往的朋友

“abigeffort”(一项巨大努力)

BBC新闻用这样一个短句肯定了

亚洲象群向北以来的云南行动

一路以来

“观众们”听到最放心的四个字便是

“人象平安”

“象”往的朋友

这四个字

与当地政府、专家和民众们的巨大努力

息息相关

不论是投喂食物的引导

还是主动的让路让行

云南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它们

也在竭力思考着下一步的

“温柔方案”

而这“温柔方案”所走出的每一步

都是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出的努力

“象”往的朋友

今年10月11日至24日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

缔约方大会

(COP15)

将在云南昆明召开

大会的召开

将为云南提供一个

进一步面向全世界

全面展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的机会和舞台

社会各界人士也都积极参与其中

并在云岭大地上

掀起了一阵阵COP15热潮

“象”往的朋友

“象”往的朋友

大理一小学墙上绘制30米长的苍山生态图

在大理市大理镇三文笔完小的墙上

画着一幅30米长的苍山生态图:

苍山冷杉和可爱的小熊猫白腹锦鸡

和象牙参美花报春

和长尾山椒鸟白顶溪鸲和马缨杜鹃

……

《苍山生态图》局部

建议横屏观看

“象”往的朋友

为地球祈祷

为自然发声

为山川立言

云南25个少数民族用本民族语言为自然发声。视频来源: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站在更高起点上

云南始终致力于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

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领略生命的差异与共同

讲述生存相依的道理

是人类的必修课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与和谐

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大象向往的“朋友”

是和谐的代名词

是友好的近义词

是共生的同义词

共同构建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和谐共生

为了生命的花火永不熄灭

为了今天、明天

更为了我们人类的未来

部分内容素材来源于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中国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丽江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

摄影:孙晓云

统筹:刘晓颖

策划:曹璐沐旭包涛杨昊

编辑:李茜

相关阅读:
  • 今日锐评丨用好通报曝光利器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近日,云南省通报了2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一起是团省委以“挂职”名义大量违规借调工作人员。“借调干部范围广、时间长、人员 2024-07-04
  • 借调的“干着”、在编的“看着”?刹住违规借调之风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7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刹住违规借调风,切实为基层减负》的评论。日前,云南省通报了2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典型问题,其中包括共 2024-07-03
  • 云南扎实有效推进资源经济稳健发展

    从滇东北到滇东南,从特色产业到绿色产业,从工业、农业到文旅业……在云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资源”是一个绕不开的词汇。云南省围绕“3815”战略发展目标 ... 2024-07-02
  • 云南省威信县一民房垮塌 有人员伤亡

    7月1日上午,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罗布镇黑龙村半山腰一栋民房垮塌,有村民被掩埋。连日降雨给救援带来一定影响。经紧急搜救,被困人员已全部找出,有人员伤亡。目前事故 2024-07-01
  • 风采丨办的是案子 守的是民心

    风采丨办的是案子 守的是民心

    图为李海荣(中)正在与同事讨论相关案件。王妤琦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纪委常委、监委委员李海荣日前到抵边乡镇开展监督回访... 2024-07-01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澎湃新闻(www thepaper cn)记者从施一公先生处获悉,新四军老战士、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岁。公开资 2024-06-30
大象“肇事”定损赔付已启动!象群一路“逛吃”致400多户群众财产受损 广东佛山一地降为低风险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