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西夏区“四结合”模式 聚力科技创新

原标题:西夏区“四结合”模式聚力科技创新

近年来,西夏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政策引导与经费投入、载体培育与产业转型、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与科普活动四个结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大力推动银川科创新城建设。

“政策引导+经费投入”强基固本。编制《银川科技新城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西夏区“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出台《西夏区创新驱动战略三年行动计划》《西夏区科技新城建设实施意见》等政策意见,加大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力度,2019年,全区全社会R&D投入15.2亿元,投入强度4.78%,位列县区第一,高于自治区1.45%的强度。2020年底,有效发明专利1085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到29.91件,持续保持全区领先。

“载体培育+产业转型”立根铸魂。搭建宁夏技术交易市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6大产业服务平台和银川互联网医疗大数据中心、葡萄酒技术研究院等22个技术创新平台,在政、校、企、科研机构之间搭建起沟通桥梁,为产业链延伸、特色产业聚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中关村双创园筑巢引凤效应凸显,累计签约入驻各类创新型企业350家,2020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互联网+”数字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超过70%,带动就业3000余人。

“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彰显实效。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与知名院校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共同承担科技项目,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共享装备、宁夏建材集团、志辉源石等企业与清华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智能装备制造、农业微生物等重点项目研发。宁夏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北方民族大学合作,共同申报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宁夏地域性农业微生物菌种选育和商业化生产及应用”。

“科技服务+知识普及”惠民解忧。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指导申报科技特派员项目13个,争取资金150万元。大力提升科技成果对“三农”的支撑作用,选派专家定点定向指导,引进培育新品种,推广新式农业机具,提高农牧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推进西夏公园科普基地、西夏区芦花稻渔空间科普长廊等科普场馆、教育基地建设,强化科普知识线上线下宣传,有效增强了群众科技助农、科技兴农意识,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

相关阅读:
台媒:台湾疫情死亡率再攀新高达3%,本轮已有超30人“到院前死亡” 中央巡视组原副组长董宏涉嫌受贿被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