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罾沟渡口忆红军

原标题:罾沟渡口忆红军

来源:湖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朝阳寺镇罾沟渡口是位于唐崖河下游一个老渡口,南接石门坎,北通燕子嵌、尖山等地,这里河道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海拔440米,是咸丰地势最低的地方。

罾沟渡口

罾沟渡口

从罾沟渡口下船,拾阶而上,来到一个名叫“天井坝”的小村寨,一块印刻“红十八师抢渡罾沟战役遗址”的纪念碑树立在翠竹环绕的渡亭旁。

罾沟战役革命遗址纪念碑

罾沟战役革命遗址纪念碑

85年前的罾沟突围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它既是红军在湘鄂川黔根据地境内的最后一次战斗,也是红十八师掩护主力、进入长征途中在湖北境内的最后一战。

亲历过那场战争的村民、船工后人,在渡口旁深情回忆往事,诉说起那些已经过去却从未被忘却的红军故事……

军令如山,誓死完成!

1935年10月,蒋介石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剿”,企图将红二、六军团压缩在湘鄂川黔边区聚而歼之。

在红十八师的出色掩护下,红二、六军团主力于当年12月成功突围北上。随后,军团向红十八师下达电令:“突出重围,甩开敌人,速与主力会合参加长征。”

是时,因牵制敌军、掩护主力部队战略转移,红十八师深陷国民党30万重兵的包围之中,历经十余场战斗后,全师仅余1000来人,要突围注定处处血战、步步冲杀。

军令如山,誓死完成!接到命令,红十八师在师长张正坤的带领下,连续行军战斗数日,突破重重围追阻截,于12月31日夜间到达尖山大水坪,并计划连夜赶到朝阳寺镇罾沟渡口,次日凌晨涉水唐崖河,取道川东去贵州与主力会合。

尖山大水坪与朝阳寺罾沟渡口相距20多里,为了能准时达到渡口,红十八师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朦胧夜色中急行军。

“当时的战斗条件太艰苦了,但战士们没一个叫苦的!”罾沟村92岁的老党员甘治轩回忆,那是一年中最严寒的腊月时节,红军们身着单衣、脚穿草鞋,跋涉在鄂西深山的灌木丛林中。夜路漆黑,战士们借着残月微光,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摸索前行,一路小跑一路隐藏,乱石撞破了战士们暴露在草鞋外的脚趾,鲜血直流,胳膊、小腿被丛林断枝划伤,但战士们一个紧跟着一个,没有一个人停下来。

“红军真是军纪如山,说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到!”甘治轩老人感叹。

1936年1月1日,天刚蒙蒙亮,红十八师顺利抵达罾沟渡口东岸。

罾沟渡口东岸望西岸

罾沟渡口东岸望西岸

“每一颗子弹都不能浪费!”

部队到达罾沟渡口时,大雪纷飞,滴水成冰,虽是枯水季节,河水仍然深及大腿,敌军占领高地,层层布围。

十八师分3批渡河,师部警卫营作前锋先行涉水“偷渡”,师部居中,五十三团殿后。

腊月天寒,河水冰冷刺骨,战士们下到水里,一个个浑身筛糖似的发抖,上下牙连连打“敲敲”,但大家一声不吭,悄悄往对岸淌去。

“敌军早就料到红军的行军路线,派了一个团的兵力在渡口西岸的长岭梁上修筑了碉堡,布下了埋伏。”说起这段历史,71岁的罾沟村村民贺光彬话语哽咽。

红军刚上岸,就被对岸山间事先埋伏的敌人发觉,子弹像刮风一样疯狂扫射。

肃杀冬日,万物凋零,没有了草木的遮挡掩护,光秃秃的河滩好似一块枪靶,红军战士赤裸裸地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

面对敌人的猛烈火力,已经渡河的红军英勇冲锋,但很少开枪反击。“快开枪啊,为什么不开枪呀?!”见此情景,自愿当向导的村民又心疼又焦急,冲着战士大声喊。

“我们子弹少,来之不易,从下往上打,不好瞄准,等我们冲上去,一颗子弹就要消灭一个敌人!”战士们坚定地回答道。

“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代代相传,至今还感召着我们。”贺光彬翻着族谱,回忆历史,泪湿眼眶。

“莫把百姓的船撞坏了”

为了更快过河,红十八师还分批从水深处采用渡船过河。

河边的群众见是红军要渡河,都积极帮忙,有的自愿给红军做向导,有的把家里的门板卸下来给红军当渡船,有的找来绳索,有的煮了苞谷粑粑、红苕粑粑给战士充饥……当地船工贺应品、贺应兴、贺朝璧等人也都赶来,自愿载红军过河。

红军列队急速上船,有战士被船缘绊了一跤,跌到船板上,手里的枪托砸在木船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快起来,莫把老乡的船撞坏了!”指挥渡河的班长一把将摔倒的战士拉起,还特意嘱咐战士们要爱惜百姓的船只。

“红军一时一刻都没有忘记保护老百姓的财产,就连对我们的物品都爱惜三分!”船工后人感慨,这个家族也一直将爱惜红军群众渡船的故事流传了下来。

如今罾沟渡口的渡船

如今罾沟渡口的渡船

战斗中,师长张正坤沉着镇定,指挥五十三团以火力掩护,同时组织警卫营勇猛反击,与敌展开白刃战。红军悍不畏死,三次冲锋,让占据有利地势的敌军吓破了胆,慌忙后退。

经过一番激战,红十八师在枪林弹雨中全部抵达对岸,后兵分两路迂回前进,最终顺利归建,随主力踏上了长征征途。

此一役,300余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鲜血染红了唐崖河水……

至今,罾沟渡船上的所有救生圈,全都标记了“红军渡”几个字,人们以这种方式,纪念英雄的十八师,传承永不磨灭的红军精神。

罾沟渡口忆红军

标有“红军渡”的救生圈

(咸丰县纪委监委陈诗雨、宋海燕记叙罾沟村村民贺光彬口述)

宁夏下发紧急通知:排查5月24日以来有广州市越秀区旅居史返宁人员 我国拟修改职业教育法: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