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最高法:去年审结一审环境资源刑事案件3.8万件,同比上升2.9%

原标题:最高法:去年审结一审环境资源刑事案件3.8万件,同比上升2.9%

6月5日,最高法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0)》暨年度典型案例和《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0)》。最高法副院长杨临萍介绍,2020年,依法妥善审理各类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案件及公益诉讼案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25.3万件。

杨临萍说,坚持罪刑法定原则,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严惩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犯罪行为,审结一审环境资源刑事案件3.8万件,同比上升2.9%;在依法追究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人的民事责任方面,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审结一审环境资源民事案件16.2万件,同比下降14.1%;支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及时履行监管职责,审结一审环境资源行政案件5.3万件,同比上升26.2%;审结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03件,同比上升77.6%;审结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3454件,同比上升82.3%,审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62件,同比上升72.2%。

杨临萍提到,在最高法指导下,云南、江西、四川等地法院先后审结了绿孔雀案、三清山巨蟒峰案、五小叶槭案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标杆性案件。

在健全审判规则体系方面,杨临萍说,配合民法典实施,修订发布《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环境资源领域相关司法解释,全年发布13个生态环境保护指导性案例和70个典型案例。

在加强专门审判机构建设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1993个,包括环境资源审判庭617个,合议庭1167个,人民法庭、巡回法庭209个,基本形成专门化的环境资源审判组织体系。

杨临萍表示,下一步,全国法院将继续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顺利进行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红星新闻记者高鑫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王珊珊

相关阅读:
最高可贷30万!中国银行江西分行被曝推出“三胎贷” 拜登签署行政命令将数家中企列入黑名单,外交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