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屡次强调后,国务院为何再度专门开会部署这件事?

原标题:屡次强调后,国务院为何再度专门开会部署这件事?

来源:国是直通车

刀刃向内

屡次强调后,国务院为何再度专门开会部署这件事?

从打破“观念禁区”到触及“利益雷区”,但凡改革,都充满了艰巨性和复杂性。而当一项改革被定义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时,其实施者的勇气和决心已不言而喻。

6月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近年来已被高层在不同场合“不厌其烦”屡次强调、部署的“放管服”改革,在中国经济恢复进程中,亦被置于显著位置。

“放管服”是什么?

所谓“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简政放权就是以政府让利换取市场红利”,“‘放管服’改革要相忍为国、让利于民”,“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换企业、群众办事的‘爽’”……近年来,高层不断释放信号强调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并在各领域推出相关措施。

有观察认为,“放管服”改革就像源头活水,放出的是活力,提升的是管理,优化的是服务,激发的是动力。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中国政府通过减少事前审批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用“管”和“服”让企业享受制度红利,并能够在公平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目前,中国已在全国范围确立了市场准入环节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市场主体可以依法平等进入,实现“非禁即入”。官方去年底发布的2020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共列入事项123项,比2018年版清单减少28项,缩减比例达到18%。

疫情之下,坚定深化“放管服”改革也成为对冲不确定性的有力“武器”。去年面对多重严重冲击,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直面市场主体需求,创新实施宏观政策,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对稳住就业和经济基本盘形成有力支撑。

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此次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继续围绕市场主体关切,有效实施财政、金融、就业等宏观政策,把宏观与微观紧密联系起来,深化‘放管服’等重点改革,助力市场主体进一步恢复元气、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放管服”为了谁?

作为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单位,各类市场主体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承载居民就业的主要领域,自然也是“放管服”改革服务的对象。李克强在此次会议上提到,“放管服”改革“着眼于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表述受到广泛关注。此前一年,政府工作报告谈及保市场主体时也曾以“青山”作喻,强调要“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在此背景下,深化“放管服”改革,就是要让受到疫情影响的各类市场主体能够安心经营、轻装上阵。

减税降费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受到广大市场主体欢迎。2020年,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7批28项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过2.6万亿元人民币,力度可观,效果显著。

更全面的“放管服”改革措施亦陆续出台。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公布,从七个领域提出了40多项具体改革举措,涉及降低就业门槛、健全惠企服务机制、提高投资审批效率、消除消费的隐性壁垒、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高便民服务水平、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等20个方面。

国务院办公厅政府职能转变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审改办协调局局长迪晶解读文件时表示,今年的“放管服”工作,要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

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下,各类市场主体大幅增加,活跃度不断提升。在去年的困难情况下,中国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仍然逆势增长2500多万户,今年前4个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市场主体登记在册总数为5495万户,今年4月份已增加到1.4亿多户,活跃度大体在70%左右。

“放管服”怎么干?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近年来,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方向,中国不断优化的营商“软”环境持续提升中国发展“硬”实力,给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全球企业,带来稳定预期和重要机遇。

2020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中国成功应对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实际利用外资逆势增长,成为最大外资流入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999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专题报告指出,中国近年来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在建立改革协调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动国际国内改革经验双向交流等方面创造了成功经验。

当然,就优化营商环境而言,改革也要放管有道:不是甩手不管,而是放掉该放的,管好该管的。其目标,在于维护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着眼于此,李克强提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破除束缚企业发展的不合理障碍,让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更便捷,促进市场新陈代谢”,“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保护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和发展空间,坚决守住质量和安全底线”等措施。

“通过不断深化扩大开放,提高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程度,中国的营商环境吸引力正在持续增强。”沙中商务理事会主席穆罕默德·艾尔·阿吉兰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这令我们对一个更开放、更有韧性以及更有活力的中国市场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

如何破西方“反华政治正确”?对外友协会长:以实破虚 让说瞎话的人羞于启齿 广州回应个别封闭区域定价不合理:主要发生在物资配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