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州阳性感染者已54例,病毒高度同源为在印度发现的变异株
据广州市卫健委官网6月1日通报,广州新增境内确诊病例7例,新增境内无症状感染者5例。这意味着,自5月21日广州报告新增境内确诊病例以来,广州已累计报告境内确诊病例41例,境内无症状感染者13例。其中,有18例是由无症状转为确诊。
此外,受广州疫情影响,佛山市(6例)、茂名市(1例)均报告了阳性病例。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根据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梳理发现,此次广州疫情的病毒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自5月21日以来的感染者中,已检测的基因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均为传播速度极快的最早在印度被发现的变异株(B.1.617)。目前,病毒的源头尚未查清,溯源工作仍在进行中。
广州正在积极开展疫情防控。自5月30日开始,在广州荔湾区继续核酸筛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全员核酸检测范围,区域覆盖至越秀区、海珠区全域,以及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的重点区域。
在5月3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表示,相关防疫举措的见效需要时间,随着管控措施的实施,这些效果会在未来的几天都会体现。
已连续一周均报告有本土病例
自6月2日起,广州市荔湾区白鹤洞街、中南街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高风险地区。这是全国目前唯一的疫情高风险地区。此外,广州还有5个中风险区,3个位于荔湾区,1个位于番禺区,1个位于海珠区。与广州市相邻的佛山市,其南海区、禅城区也各有一个中风险区。
回溯此次广州疫情,其源头基本上可追至5月21日所报告的首例境内确诊病例。据广州市卫健委通报,75岁的郭某(女)常住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街道锦龙汇鑫阁,自述5月18日有咽痛等不适症状,自服感冒药,第二天出现低热。5月20日下午步行到荔湾区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进行核酸检测排查,当晚初筛结果呈阳性,5月21日疾控中心复核结果呈阳性。发病前,郭某主要涉及活动场所主要在荔湾区。
5月25日,广州市报告第二例本境内确诊病例,是郭某的丈夫。
5月26日-6月1日,连续一周,广州市每天都有报告境内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具体情况为:5月26日,新增境内确诊病例2例,新增境内无症状感染者2例;5月27日,新增境内无症状感染者3例;5月28日,1例境内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新增境内无症状感染者5例;5月29日,新增境内无症状感染者12例;5月30日,新增境内确诊病例4例、由原已公布的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14例;5月31日,新增境内确诊病例10例、由原已公布的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1例,新增境内无症状感染者2例;6月1日,新增境内确诊病例7例;新增境内无症状感染者5例。
受广州疫情影响,佛山市、茂名市也报告了阳性病例。
5月25日,茂名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患者系广州市荔湾区“又一间茶点轩”服务员。5月28日,佛山市新增1例确诊病例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三名患者是一家人。其中,56岁的女性患者陈某某是广州户籍,接广州市疾控中心通报,陈某某在新冠病毒大规模核酸筛查中初筛阳性。截至6月1日,佛山累计报告9例。
属在印度发现的变异毒株
澎湃新闻注意到,5月21日,广州、深圳分别报告出现境内确诊病例,这是广东时隔270多天后,再次出现本土疫情。
与之前的本土疫情相比,这次病毒的传染性更强,疫情防控的压力更大。
首例阳性病例郭某5月17日曾前往位于荔湾区康王中路668号的又一间茶点轩(中山七路店)就餐,该店成为此次疫情传播的中枢之一。
5月26日,广州报告4例阳性病例,其中确诊病例2、74岁的宋某某曾于5月19日在又一间茶点轩喝早茶,与郭某同时间在该餐厅就餐。其他3例均是宋某某的亲属,其中包括她的11岁孙子许某某。
随后,许某某的同班同学被感染。如5月28日的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是许某某的同班同学。5月29日的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是许某某和5月28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的密切接触者(同班同学)。
3月31日的新增确诊病例3,又是5月29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的密切接触者。
郭某—宋某某—宋某某的孙子许某某—许某某的同班同学、28日无症状感染1和29日无症状感染者1—31日确诊病例3……回顾其传播路径,推测病毒或已进行几代传播。
在5月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表示,本次广州疫情有两个特点,一是主要是通过共同居住、共同就餐、共同托管等相对密闭的场合受到感染后造成的传播,感染者之间有明确的传播链条;二是病毒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力很强。
“病毒传播速度快,这是我们这次疫情和以往疫情一个最大的不同,病毒可以通过一起吃饭,或者是短暂的非直接接触,就可以造成传播。”张周斌说。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黄光烈在5月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与去年的新冠肺炎本地疫情相比,这次疫情传播特点非常突出,专家认为:此次疫情中的病毒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力很强。
在5月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斌表示,5月21日以来的感染者中,已检测的基因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均为传播速度极快的最早在印度被发现的变异株(B.1.617)。
公开报道显示,该变异毒株最早在去年被发现,但在今年4月份开始引起全球广泛关注。5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B.1.617”列为“须关切变种”。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范科霍夫在当天的发布会表示,现有的一些信息表明该变异毒株的传播能力更强。小规模的初步研究也显示,抗体对它的中和能力较低。
病毒源头待追溯
在5月3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副市长黎明表示,经过近日快速、密集的排查工作,已基本圈定传播轨迹:本次疫情的所有感染者病毒基因测序高度同源,所感染均为印度发现的变异株,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的特点;从区域分布看,绝大部分来自于荔湾区的两个街道的个别小区,其余病例均与荔湾区病例有高度关联,且相关重点区域已全部实现隔离管理。根据目前的情况,病毒的传播轨迹,均在掌控之中。
在该发布会上,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表示,新增感染者大部分来源于密接和次密,其余来自大排查。流调显示,他们基本上是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都是和既往的病例存在很紧密的流行病学关联,主要是来自家人朋友。目前还没有出现感染完全来源不明的本地病例,这说明加大密接的排查力度、开展一定范围内的全员筛查,起到了作用。
张周斌说,广州本次疫情中病毒的传播速率正逐步得到遏制,“我们计算发现,这次本地疫情的平均潜伏期为4天左右,实时R0在26日达到5之后一直维持高位,直到5月29日达到最大值6.06,昨天(5月30日)第一次下降到4.19。”
张周斌表示,R0是传染病防控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评估指标,它不仅能反映传播速率,也能验证一个潜伏期前的处置效果。目前,这个结果提示:目前的防控方向是正确的;特别是5月26日之前实施的防控措施,包括快速流调、密接和次密的及时甄别和集中隔离、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的管控等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因此,会密切关注R0的变化来评估当前防控措施的成效和疫情的发展走势。
澎湃新闻注意到,截至目前,此次广州本土疫情的源头以及首例确诊病例是如何感染的,尚未查清。
5月23日,广州市荔湾区新闻信息中心官方微博@广州荔湾发布曾发布消息称,确诊病例郭某为境外输入关联确诊新冠肺炎病例,不排除是意外暴露造成偶发感染。
据南宁市卫健委通报,宁某某于2021年4月25日从卢旺达回国,入境广州市后在荔湾区隔离酒店集中隔离14天。5月10日解除隔离,5月11日乘坐D204动车至金陵镇家中。5月24日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协查函后,立即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工作,5月25日5时37分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阳性。
因宁某某从广州入境,并曾在荔湾区隔离,有网友怀疑这或许是此次广州疫情的源头。在6月1日晚播出的央视“新闻1+1”节目中,张周斌表示,关于本轮疫情的源头,的确有很多相关猜测,前段时间流调人员也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去开展相应溯源。关于网友们猜测的南宁境外返回人员,通过前期溯源和调查,基本上已经排除了这条线,大家不需要再在这条线上想了。溯源工作仍然在进行,没有停止,流调人员也不会放弃对源头的追溯。
截至6月1日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本土患者(含无症状感染者)共有50多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院长雷春亮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表示,统计数据显示,50多例本土病例中,有3例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平均年龄是49.1岁,重型和危重型平均年龄67.8岁。根据临床观察到了此次本土病例的四大主要特点:此次的感染者,普遍的病毒载量高;疾病的传播能力很强;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潜伏期非常短;核酸转阴时间长,目前这些本土病例中,只有1例核酸转阴。
“在这次本土感染病例中,发现有4例患者注射了第1针新冠疫苗,还没来得及打第二针,就被感染了。目前发现,只要是接种了疫苗,哪怕没有完成两针次的接种,基本病情都不重,临床反馈的结果显示,疫苗预防重症的效果很突出。”雷春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