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众多居民排队等待新冠疫苗第一针 为何要优先保障第二针?

原标题:众多居民排队等待新冠疫苗第一针,为何要优先保障第二针?

大中城市、口岸边境是免疫重点区域,首批重点省份未按时完成计划,专家呼吁积极接种

众多居民排队等待新冠疫苗第一针 为何要优先保障第二针?

文|《财经》记者凌馨王小

继5月国药集团的一款新冠灭活疫苗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紧急使用清单,6月1日,中国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科兴公司”)的新冠灭活疫苗也获批,成为这个清单上的第七款新冠疫苗。

WHO清单是向各国监管机构发出的关于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信号,被列入清单的疫苗可以更快地在全球推广使用。此前,这个清单上已有辉瑞/BioNTech、阿斯利康/牛津、强生/杨森和莫德纳的新冠疫苗。

WHO评估疫苗的主要标准包括有效率至少50%,以及生产制造达标。负责审查证据等的WHO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3月31日说,国药集团和科兴公司提交的两款新冠疫苗的相关数据显示,其保护效力符合WHO要求,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目前,在中国,居民已有七款可供注射的新冠疫苗。其中,三款灭活疫苗和一款腺病毒载体疫苗为有条件上市,另有两款灭活疫苗、一款重组蛋白疫苗获批紧急使用。

至6月1日,除港澳台,全国31省(区市)完成疫苗逾6.8亿剂次。

不过,5月31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称,在6月10日至30日间,新冠疫苗接种将优先安排第二针。这意味着多地将暂停第一针接种。

自5月21日起出现新冠本土疫情的广州,至6月1日已有54人感染。当地于5月30日叫停疫苗接种。广州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称,待疫情得到控制,恢复大规模接种疫苗后,“安排接种第二剂次的市民优先预约”。

这些信息让众多排队等第一针的居民感到紧张,究竟谁能优先接种,为何要优先保障接种第二针?

重点人群、重点区域优先接种

目前中国使用较多的是灭活疫苗,需要打两针才能完成免疫程序。

在5月31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介绍,为了保证第二剂疫苗的接种,已经要求各地合理安排,留足一个配送周期内的周转量,“确保第二剂接种的需求”。

湖北、辽宁、甘肃等省,以及广西、陕西的部分城市已经响应。在辽宁,自6月10日始,除特殊原因,将暂停新冠疫苗第一针接种,全力保障第二针。该省卫健委解释,这是为了防止出现第二针接种不上的情况,集中补种第二针后,就会恢复第一针接种。西安则是优先保障第二针,但第一针仍可进行线上预约。

为防人员聚集造成疫情扩散,广州于5月30日叫停新冠疫苗个人预约和社会接种,医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优先完成核酸筛查、流行病学调查等紧急防疫措施。按张周斌的说法,待疫情得到控制,恢复大规模接种疫苗后,也是优先安排市民接种第二针。

广州针对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的集体预约接种并没有停,仍在有序接种。所谓重点人群,如冷链从业人员、医疗卫生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高等院校学生及教职工、大型商超服务人员和保障社会运行的交通、物流、福利机构相关人员等。

除了重点人群,还有重点区域,包括全国疫情发生风险高的口岸城市、边境地区、大中城市等。天津、重庆、浙江等14个省市和新疆建设兵团是全国首批重点区域。

从多地卫健委透露出的信息看,上半年的接种目标是覆盖40%以上的常住人口。

可以说,本轮疫苗接种生产供应数量和接种人群规模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然而,由于疫苗整体供应、各地接种能力不均衡等问题,个别省份免疫情况落后于原计划。

作为全国第一梯次推进新冠疫苗接种的重点省份,浙江原定4月底完成40%首针覆盖,即2340万人。至5月9日,全省累计接种将近2000万剂次,其中第一针1537.1万。

河南计划在6月底完成40%人口全程免疫。由于第二针间隔不得少于3周,至少要有4000万人在10日前接种首针。至5月31日,第一剂次尚有1000万缺口。

河南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将通过细化接种计划等方法,“确保如期完成接种任务”。

为何要优先保障第二针?

被列入WHO紧急使用清单的两款中国疫苗,都是灭活疫苗。按WHO要求,新冠疫苗的有效率至少达50%。

科兴疫苗在巴西、土耳其等国51%—84%的接种者中成功预防了有症状感染,并在85%—100%的接种者中预防了重症感染和住院。国药新冠疫苗提供的在多国进行的I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注射两剂后疫苗的有效率为78.1%。

世卫免疫问题战略咨询专家组基于现有证据,建议向18岁以上的成年人接种,共分为两次接种。

第一针激发免疫系统产生记忆细胞,第二针诱导更强的抗病毒免疫记忆反应。这也是国家卫健部门提出,6月10日后优先保证第二针的原因,中国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就是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传统的疫苗技术,工艺非常成熟,已经使用上百年了,就是把病毒培养之后灭活,然后经过验证、提纯制作而成。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在上述发布会上介绍,灭活疫苗质量稳定,副反应相对比较少。

灭活疫苗还有一个优势在于存储要求简单,温度在2摄氏度到8摄氏度即可保存,非常适合于资源匮乏的环境。WHO批准国药和科兴疫苗紧急使用,就是综合考察质量、安全性、有效性、风险管理方案,以及冷链储藏需求后决定的。

除了上述两款疫苗,中国还有另外两款灭活疫苗、一款重组蛋白疫苗和一款病毒载体疫苗,可供接种。

这款重组蛋白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制造和提取的,需要完成三针注射。这款疫苗3月17日在国内获批紧急使用,由于每剂注射需间隔一个月以上,目前还没有普通人完成全程接种。

邵一鸣指出,针次的确定是基于科学的数据,“公众一定要完成全程接种,不能半途而废,该打两针打一针,或者该打三针的打两针就不打了,这个就达不到疫苗设定的最佳保护效果,即预防病毒感染、预防发病和预防传播他人的一、二、三级预防”。

中国也有一款疫苗只需注射一针,即病毒载体疫苗,是把病毒的蛋白导入一种载体,借助这种载体高效进入细胞的能力,让抗原进入细胞,刺激免疫系统。

“它的效率比较高,相对资源匮乏的地区,不容易把两到三针都打完,一针就全程免疫了,就可以提高全程免疫的接种率。”邵一鸣说。

中国疫苗安全数据公布,188例严重不良反应

无论是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还是病毒载体疫苗,在安排接种前,都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测试,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公众完全可以放心地选择任何一种疫苗来进行接种。”邵一鸣说。

5月28日,国家疾控中心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公布了新冠疫苗在中国的真实世界不良反应数据,2.65亿剂次接种仅现188例严重不良反应。

2020年12月15日—2021年4月30日,除港澳台,31省(区市)共接种2.65亿剂次,报告不良反应3万多例,也就是每10万剂次注射会出现不到12例不良反应。

一般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烧、局部红肿、硬结,每12例不良反应中,有10例都是这类情况。

此外,10万人中还会有两人出现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急性严重过敏等异常反应。其中,严重病例188例,也就是每100万次注射中有7人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曾在上海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担任主管医师的陶黎纳向《财经·大健康》解释,“急性严重过敏反应可以理解为类似青霉素休克,但是未必达到休克级别。血管性水肿是指接种部位肢体肿胀,就像被有些毒虫叮咬后的反应。”

如血管性水肿这样的反应,其实并不严重。至于异常反应严重病例,“可以理解为需要去医院住院解决或现场紧急处理的”。陶黎纳说。

目前评估认为,新冠疫苗严重异常反应发生率极低,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发生率均低于2019年中国其他各类疫苗的平均报告水平。可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收益远大于风险。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冠疫情的拐点还没有出现,仍然在大流行中,接种疫苗显然是明智之举。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向《财经·大健康》指出,只要尚未感染新冠病毒,及时接种就能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如果当地出现疫情,接种疫苗后至少有一层防护。

相关阅读:
高考临近,疫情期间广东如何做好保障?官方回应来了 佛山发布紧急通知:曾在南海这些地逗留的人马上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