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人机自主杀人”出现了!怕不怕?
自主猎杀存在风险,如何防范值得关注。
最新调查显示,土耳其“卡古-2”无人机今年3月在利比亚武装冲突中首次以自主模式猎杀武装人员,这可能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尝试“无人机自主杀人”。这引起人们对自主决策攻击无人机被滥用的担忧。如果这种自主杀人技术,结合当前的无人机“蜂群”技术,那么网上曾经出现的各种微型无人机杀人视频会不会成真?对于这种智能无人机蜂群攻击,有没有有效的应对手段呢?
无人机首次自主杀人
据俄卫星新闻网1日报道,联合国安理会利比亚问题专家小组表示,2020年3月,土耳其STM公司生产的“卡古-2”攻击型四旋翼无人机被编程为在不依靠操作员的情况下攻击目标,这架无人机跟踪并攻击了正在撤退的哈夫塔尔指挥的“利比亚国民军”。
“卡古-2”攻击型四旋翼无人机
报道称,联合国专家在报告中称,这是一次真正的“发射后不管”(攻击)。报告说,这是第一次在利比亚发现使用这种无人机,违反了联合国第1970号决议第9条,但这次攻击是否造成人类死亡还有待核实。报道称,俄罗斯无人机领域著名专家丹尼斯·费杜季诺夫表示,无人机自主决定猎杀有生力量,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出现这种情况也仅是时间问题,在赋予“卡古-2”四旋翼无人机这种能力的同时,土耳其国防工业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费杜季诺夫说:“自动自主猎杀有生力量、无人机等目标,这在很早以前就被预测到了。人们认为,不管是从技术方面,还是从道德角度,人类社会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接受这一‘事实’。在这种背景下,只是哪个国家第一个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
自主猎杀+“蜂群”无人机?
资料显示,“卡古-2”是土耳其STM公司生产的一款自杀式攻击无人机,重约6.8公斤,最高飞行速度约145公里/小时,续航时间约30分钟,可携带3种1.36公斤重的战斗部,分别是对付人员和轻型车辆的破片杀伤弹头、对付建筑物和掩体的温压弹以及对付装甲目标的锥形装药战斗部。该无人机的传感器具备景象识别或人脸识别功能,可由地面控制人员进行控制,或自主杀伤,并可以发动“蜂群”攻击。
卫星新闻网报道称,从技术角度讲,自主智能攻击早就可行了,无人机可在自动模式下完成许多操作:按照设定的参数发现和识别目标;跟踪目标;武器引导。操作员通常仅需要核准这些动作并发出攻击指令。费杜季诺夫表示,不能放任机器自主决定使用武器的因素包括:技术层面上,可能存在识别错误;道德层面上,授权机器人做出杀人决定是错误的。此外,做出错误决定的责任问题也因此变得模糊。
并非无法防御
那么面对这类无人机“蜂群”的攻击,现有手段能否防御呢?
中国军事专家张学峰表示,通常而言,自主杀人无人机也好,“蜂群”式无人机也好,本质上是无人机。现有的以及发展中的对抗无人机的手段,对付这类无人机同样有效。
张学峰表示,首先可以进行电子干扰等软杀伤。比如,使用电子战手段干扰、欺骗导航系统或控制系统。微小型无人机,出于成本、体积原因可能主要使用卫星信号导航。如果对卫星信号进行干扰、欺骗,则可以比较有效地对付这类无人机。一些无人机需要控制站控制,那么干扰、压制对其进行控制的无线电信号,则可以很大程度上抵御这类无人机的攻击。
第二种方式是发展、使用低成本、低附带损伤的硬杀伤武器。张学峰表示,一些无人机理论上也可以采用景象识别、景象匹配等自主、智能制导方式,甚至可以识别人脸,可以在城市建筑间飞行。这类无人机体积不会太小,对其可进行硬杀伤。但这些无人机在城市中飞行的话,如果使用现有的防空导弹进行拦截,不仅成本较高,也会造成较大附带损伤。那么可以考虑研制小型、低成本拦截弹。同时也可使用激光、定向能武器、小口径火炮,对其进行硬杀伤。目前近程反无人机的激光系统已经比较成熟,这种系统可以有效应对诸如“卡古-2”这类四旋翼无人机。
第三种方式就是打“蜂巢”。如果像一些视频中显示的那样,只有几十克的微小型无人机像蝗虫来袭怎么办?对每一架无人机进行拦截并不现实。除了使用电子战手段,干扰其导航通道以外,还可以采用打“蜂巢”的办法。因为这类微小型无人机的航程都不会远,如果进行远程投送,那么就需要相对较大的平台。在这些平台释放无人机群之前将其击落,可以成批消灭“蜂群”无人机。另外,微小型的无人机虽然比较难以探测、拦截,但受限于自身体积、重量,其威胁也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