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构建立体国际传播新格局,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社论
打造从中央到地方的立体国际传播新格局,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下午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国际传播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体现在能不能向世界及时、准确展示国家形象。随着我国国家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让世界更好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显得越来越必要。所以,构建多维立体的国际传播新格局,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无论从发展速度,还是取得的发展成绩来看,快速变化的中国从来都不缺乏故事。比如,去年以来全球疫情蔓延,中国不仅在全世界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也及时向国际抗疫伸出援手,并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但与此同时,中国抗疫也遭遇了一定程度的污名化。中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仅有利于消解国际社会的污名和偏见,打破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也有助于向世界及时传递和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以更好展现大国担当。
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本就对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相较于我们的发展速度,外界的认知更新往往“慢半拍”,由此就更容易放大理念隔阂与观念偏差。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也要求我们更要注重此一方面的软实力建设,重新营造中国国际形象,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以减少在融入全球的过程中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摩擦与阻力。
当然,构建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不仅仅是中央层面的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工作,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这就要求,各地要加强对所属地方媒体建设外宣平台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地方媒体在传播中国国际形象方面发力。
要知道,中国国际形象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些内涵就包括多元立体的地方特色。不同地方各具特色的内容相加,共同组成了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一面。
而现实中,地方媒体因为深耕本地,往往对所在地的民情、特色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因此,各地要善于调动所在地的资源,聚焦地方特性,充分发掘地方特色,把更为鲜活的内容传播出去,讲好一个个生动立体的“中国故事”,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对外传播格局。
构建良好的国际形象,不仅有利于提升国家宏观层面的国际交往水平,也有市场层面乃至公民个人层面的切实利好。比如,能够减少企业“走出去”时的沟通和信任成本,中国公民在外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尊重。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还是构建新的国家形象,都要尊重传播规律,讲究适度、得体。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无疑为相关工作亮明了原则。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和“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有助于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也是中国更好融入世界的必经之途。这道“必答题”,我们必须答好。
责任编辑:刘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