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西柏坡故事 “石破天惊”的奠基礼

原标题:西柏坡故事“石破天惊”的奠基礼

来源:河北日报

1948年3月23日,陕西吴堡县川口渡口来了一群风尘仆仆的人。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告别生活战斗了13年的陕北,从这里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解放区与先期到达的中央工委会合。

历史进程如此之快。解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毛泽东曾预测要用3到5年的时间取得胜利。然而,仅仅过了两年时间,战局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北方的形势尤为明显。

距离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人东渡黄河的地点,向东大约五百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称为石家庄的城市。

如同它的旧称石门一样,石家庄的确像一道石门,横亘在太行山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加之滹沱河水宽浪急,难以逾越,常常阻断南北交通。

石家庄依太行而踞平原,扼滹沱而控通衢,素有冀晋咽喉、南北要冲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解放战争开始,国共双方不约而同地用兵石家庄。

1947年11月12日,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朱德总司令抓住有利战机,亲自指挥晋察冀解放军发扬“勇敢加技术”的精神,一举解放了全国第一座设防坚固的大城市,开创了我军攻坚战的范例。

“石破天惊”。一城破,全局动。

“石家庄的陷落,使得北方之民心士气完全动摇。”消息传来,蒋介石的心绪极为恶劣,他已经感觉到,国民党的战车在失败的路上,滑得越来越快了。

还在陕北的毛泽东则心情大好,预见性地说,“从此,已经没有什么国民党的设防城市,打不开的了。”

更重要的是,石家庄的解放,拔除了平汉路上的“隔断”,使晋察冀解放区与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一个有100多万平方公里、4300多万人口的统一的华北解放区,为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举行了奠基礼。

西柏坡地处太行山中,易于隐蔽和安全,且经济条件和群众基础好;离此九十多公里的石家庄是华北交通枢纽,有较为完善的城市功能,不能不说是天时地利,得天独厚。

西柏坡成为中共中央在农村最后一个指挥部,已经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1948年5月27日,在石家庄解放半年之后,毛泽东到达西柏坡。经历一年多的转战后,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有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得以继续改天换地的伟业。

后来形势的发展,完全证明中共中央决策的正确性。石家庄为党中央在西柏坡的战略指挥,作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贡献。

石家庄是拱卫西柏坡的坚强屏障。她抵御住了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清除了一批暗藏的敌特,生产生活有序如常,通往西柏坡的道路始终畅通无阻。

石家庄是西柏坡的中转站和对外窗口。各解放区的领导、部队的将领,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50多位爱国人士、傅作义、邓宝珊等起义将领、以及米高扬等外国客人,由此进出西柏坡。

石家庄还是中央机关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这座城市尽其所能,为党中央运转提供优质的服务。中共领袖们的办公桌椅、文件橱和日常生活用品,都出自石家庄;西柏坡成为第一个通电的革命大本营,中共领袖们告别了井冈山时期的马灯、延安窑洞的煤油灯,在明亮的电灯下,书写着改变历史的雄文。

1947年—1949年,石家庄是一座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城市。她第一次按照人民的意愿,在解放了的大道上迅跑,为正义的事业而发力。

西柏坡的灯光愈加明亮,战略决战的捷报纷沓而来,新中国的曙光喷薄欲出。(孙万勇)

相关阅读:
达州围绕重点产业推出多个投资合作项目 四川29日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