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内蒙古凉城县:岱海综合保护治理成效初显
宁舍3年税收也要碧波荡漾
内蒙古凉城县:岱海综合保护治理成效初显
通过采取“四控三处理”综合治理措施,近年来岱海的湖面面积趋于稳定。资料图片
井俊清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鸿茅镇东营村,前几天,镇干部来到他家,宣传岱海流域保护政策和补偿措施,动员他拆除已封停的机电井井房等设施。
“协议签了!头一次听说保护岱海有这么大的意义,补偿也到位。”井俊清说,拔水泵、盖井口、拆井房、拆电线,他都积极配合。
2016年以来,凉城县贯彻落实中央领导保护“一湖(呼伦湖)两海(岱海、乌梁素海)”的指示精神,以壮士断臂的决心保护治理岱海,通过采取“四控三处理”等举措,由“一湖治理”向流域治理、“内治”向“内治外引”、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传统治理向科学治理转变,去年以来,岱海萎缩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质、生态系统也开始改善。
工业零取水、耕地“水改旱”
位于凉城县境内的岱海,流域面积达2312平方公里,是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179块国家重要湿地之一。受沿湖工农业取水和自然补水变化等因素影响,过去几十年里,岱海湖面呈萎缩态势,特别是2005年后萎缩加快。二十世纪50年代,湖面约为200平方公里,目前仅剩50余平方公里。
2016年,内蒙古按照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全面启动岱海治理工程。2020年起,岱海治理由“一湖治理”升级为流域治理,实施22条入湖河流沿线绿化、水保等工程,拆除河道内的48处养殖场、鱼塘等设施,清理垃圾,以改善水质和水循环。
圪臭沟是较大的一条入湖河流,从2019年起,凉城县在上游实施水保工程,已封育、造林2.7万多亩。站在圪臭沟上游的龙泉山顶眺望,只见山坡上新建了一道道拦阻水土流失的石谷坊,鱼鳞坑里栽着油松、樟子松、山杏、沙果、柠条等苗木。
为给岱海留下维持生命的水量,工业企业实行零取水,节水力度空前。
岱海南岸的京能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有4台发电机组、总装机规模达240多万千瓦的大型火电厂。走进厂区,只见电厂北侧矗立着高高的空冷岛,嗡嗡作响的大型风机正在为管道里的冷却水散热。
“风扇直径长10.5米,每台机组都由54台风扇散热。”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劲松说。
过去,岱海发电公司的1号、2号机组均为水冷机组,每年需要从岱海取水1100多万吨,而且冷却水直排岱海,不仅破坏生态系统,还加剧湖水蒸发。此外,电厂每年还从岱海取生活用水10万多吨。2017年4月,电厂投资31亿元实施1号、2号发电机组水冷改空冷和3号、4号发电机组空冷升级等项目,建设中水回用设施,随着项目相继完成,2019年5月以来,这家电厂已经不从岱海取水。
岱海发电公司是凉城县的主要税源,停产加投资抵扣增值税,近几年将让凉城县财政减收10多亿元,相比之下,每年凉城县的本级财政收入只有约4亿元。凉城县委书记王文说,建设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即便财政有损失,也是县里应有的担当。
凉城县鸿茅镇等6个乡镇,有96万亩耕地位于岱海流域。近几年,这个县以每亩500元流转费或自种补贴的标准,对湖周边的21万亩水浇地实施“水改旱”,已封停机电井667眼,并对“水改旱”之外的耕地实行漫灌改滴灌,全力推进农业节水。
鸿茅镇鞍子山村“水改旱”项目涉及耕地一万多亩。记者在田间看到,有些机电井的电线、管道、泵房已经拆断,有的泵房墙上用红漆喷着“封”“水改旱”字样,门已被焊死,正推进拆除工作。
鸿茅镇水利站站长火虎虎告诉记者,目前,镇里涉及的6个行政村,已经封停机电井158眼,60多眼已经拆除。
凉城县农牧科技局副局长张泽说,对岱海沿岸耕地实行“水改旱”,每年可节水2100万吨,每年可减少使用化肥4200吨、农药6吨、地膜210吨,大大减少岱海的面源污染。“水改旱”后,虽然每亩耕地的产量减少近60%,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可以实现以质补量。
老洼营村的村民吴胜利说,“水改旱”后,他家流转出10亩旱地,自种2亩,“有了流转费和补贴,不再为天旱发愁了”。
全流域“大扫除”
凉城县实施“四控三处理”综合治理项目,控水、肥、药、膜,处理畜禽粪污、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以治理岱海流域内的城乡卫生和农业面源污染。
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是“四控”的主抓手。2020年以来,凉城县在“水改旱”等农业控水措施基础上,推广使用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90万亩,发展有机旱作农业5万亩,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26万亩。此外,兴建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厂一座,回收处理地膜。
入夏,岱海岸边的老洼营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作物播种已近完成。凉城云景农业科技公司经理岳新刚说,这个示范区为1500亩,以有机旱作方式种植谷子、小麦、藜麦、黍子等作物,待3年转换期满通过有机认证,每亩可收入约2000元,比过去以传统方式种水浇地、旱地的亩均收入分别高50%和100%。
2020年,凉城县引进云天化集团等龙头企业,利用集中连片的旱地发展有机旱作农业,首批建设5万亩示范区。县农牧科技局副局长张泽说,这既能缓解农业与岱海争水,又能带动种植业升级、农民增收。
凉城县还对岱海流域内的养殖场(户)、屠宰厂实施粪污处理设施改造,现已完成约80%,并出资帮村民建粪污发酵池、改造卫生间等设施。
“跟过去比,简直是天上地下!”鸿茅镇鞍子山村的王美兰,养了40多头(只)猪、羊和鸡,过去,畜禽散养,院里院外到处跑,院子里到处是粪污。2019年以来,他家在政府资助下修建了防渗发酵池,并安装了冲水厕所。如今,畜禽进圈,粪便堆进新建的防渗发酵池里,院子里干干净净。
2019年9月,岱海镇800吨/日污水处理站建成投运,处理站产生的中水,一部分用作生态补水,一部分供应岱海发电公司作生产用水。去年,凉城县又对流域内的60多个自然村实行生活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已建垃圾中转站5处、矿化焚烧站6处,村容焕然一新。
内治外引联动
据凉城县县长尉代青介绍,《岱海水生态保护规划》共安排治理项目24项,总投资50多亿元,目前大部分已经完成,综合治理成效也开始显现。
乌兰察布市水利局、环保局等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岱海面积萎缩趋势放缓,由2005年-2015年间年均缩减2.6平方公里,降为2016-2019年间的年均缩减0.54平方公里;2018年和2019年,岱海周边地下水位分别回升45.73厘米和13.13厘米;水质下降势头得到控制,2020年6月监测的化学需氧量(COD)含量为每升109毫克,比2016年降低58毫克,总氮、氟化物上升趋势放缓,湖中的鱼类等生物增多。
“2020年,湖面维持在50平方公里左右,首次不缩减,让我们倍受鼓舞,看到了岱海治理的成效和希望。”凉城县委书记王文说。
岱海属于封闭性内陆湖,“内治”只能治表,如果没有充足的外源补给,未来仍有干涸之忧。在水利部等部门支持下,2020年5月,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从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的黄河干流取水,输水线路长131.7公里,设计年最大取水量4466万立方米,预计今年底竣工。目前,管线沟、隧洞正在加紧施工。
凉城县水利局的技术人员介绍说,内治外引联动将克服气候影响,有效增加岱海的补水量,改善水质,遏制湖面萎缩趋势,加快恢复岱海水生态。(记者于长洪任会斌勿日汗王雪冰)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