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种业科研“国家队”三分之一在北京 “种业硅谷”就在于家务

原标题:种业科研“国家队”三分之一在北京“种业硅谷”就在于家务

每年的六月初,是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航天育种示范基地最热闹的时候。来自全国的番茄种植企业和农户,此时都会走入园区大棚,进行参观和选种。事实上,玉米、土豆、小麦、西瓜、大桃乃至畜禽,每一个收获季,北京都是五湖四海选种人的必选目的地之一。

按照近期北京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到2025年,北京将实现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北京不仅仅是我国的种业之都,也将成为中国种业走向世界的窗口。

航天育种示范基地一角,写着“中国粮要用中国种”。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航天育种示范基地一角,写着“中国粮要用中国种”。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育种攻关种业翻身仗“先头部队”

今年四月初,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聚力打造“种业之都”,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据介绍,北京汇聚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种业科研“国家队”,《方案》明确北京要在国家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当好“先头部队”。《方案》要求实施现代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支持产学研优势力量组成创新联合体,围绕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等四大种业领域,重点推进高效设施蔬菜、北京黑猪、北京鸭、宫廷金鱼等12大重点物种的种质创制和育种联合攻关,形成具有源头性领先优势的种业科技成果。

按计划,到2025年,北京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77%,设施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重点建设通州平谷种业创新示范区

北京种业从全国来看都是有份量的。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级领导郑渝向记者介绍,北京在种业方面的创新除了覆盖诸如玉米、白菜在内的蔬菜产业,也在畜禽、渔业方面有所突破,例如北京鸭高档烤鸭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5%以上,瘦肉型樱桃谷鸭占世界市场75%,而奶牛冻精占国内冻精市场的35%,也长期保持在全国首位。

在今年,建设平谷和通州种业创新示范区也是北京农业农村局的重点任务。相对于10年前建立的通州国际种业园区,今年将落地的平谷示范区,更聚焦于畜禽种业的创新,也就是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新京报记者获悉,这个产业园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了中期评估,目前在加快建设22个畜禽种质基地,已建成15个基地,北京油鸡等7个基地正在建设中,初步形成鸡、鸭、猪、牛四大类畜禽品种,樱桃谷鸭、荷斯坦牛等13个种质品种。平谷畜禽种业产业园,由此也成为我国目前畜禽品类最全、品种最丰富的国家级产业园。

通州于家务乡北京的“种业硅谷”

一边平谷的示范区正在逐步落成,另一边,建成十年的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已经颇具气象。

走进北京东南部的于家务乡,农业气息极浓,航天育种企业、花卉研究基地、蔬菜技术研究中心等星罗棋布,“农业小镇”“种业硅谷”等标识也随处可见。

坐落在于家务的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集聚了育种界顶尖科研和企业力量。目前,园区内已经入驻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4家高校院所,还有60家农业企业,培育孵化10余家科技企业。

园区负责人王磊告诉记者,正在组织修编的于家务乡域总体规划,是以“国家种业硅谷、科技农业小镇”为基本定位,园区的发展和于家务乡域发展是融为一体的。现在,市面上最流行的京科968玉米种子,就是园区的企业培育出来的,当时还在这里做了部分关键实验。

种子的力量不容忽视,园区的种质资源直接帮助了周边村民增产增收。园区为周边村民提供了4000个农民工岗位,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农民也增加了地租收益。总体来看,目前于家务乡的农民收入已经显著高于周边地区。

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4000个农民工岗位。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4000个农民工岗位。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农作物“核酸检测”不为病毒为育种

“因为新冠疫情,人们对核酸检测这个名词已不再陌生,但其实农作物也经常要做核酸检测,但不是为了检测病毒,而是为了分子层面育种。”在高通量分子育种平台的实验室里,大型机器时刻高速运转,三台大型机器各有分工,同时运转一天可以检测23万个核酸。

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靳凤,负责高通量分子育种平台运营。她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最初国内的育种工作并没有分子育种这种手段,后来国外研究机构把分子手段介入到育种工作中,并且试验成功,之后分子育种才在国内流传开来。分子育种可以缩短育种时间,提高育种效率,一般的小麦育种需要八年左右时间,如果介入分子检测技术,育种时间可缩短三分之一到一半。

说到国内的育种发展,靳凤介绍,目前,我国企业开始采用分子育种技术也才十多年,分子育种尚不是国内育种的主流方式,传统育种方式和新型育种方式碰撞交替,正处于向育种3.0时代迈进的过程。现阶段,其他一线大城市,以及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分子育种推进较快。

靳凤进入分子育种领域8年时间,如今已经做到了管理岗位,作为一名育种工作者,靳凤最大的期待,就是国家能始终把种业的命脉抓在自己的手中,“目前小麦、水稻的关键育种,我国基本掌握了,但是大豆育种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国外在这方面起步较早,但相信我们一定也能做出中国的特色育种。”

航天育种番茄迎来成熟季

再过十多天,园区航天育种示范基地里的番茄将成熟,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种植农户,都将到北京来选种。

航天育种示范基地里的小番茄快要成熟了,再过十来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追种人”将走进大棚,挑选番茄种子。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航天育种示范基地里的小番茄快要成熟了,再过十来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追种人”将走进大棚,挑选番茄种子。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温室大棚里的番茄已经结出了果实,每一排都标记了一个品种名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是四五年前搭载卫星到过太空的番茄种子,经过航天育种培育出的杂交番茄品种,有大粉果番茄、红果番茄、口感型番茄以及各类小番茄共计529个品种。此外,还有辣椒、西瓜、甜瓜等特色果蔬产品。

所谓的航天育种,就是将作物种子,搭乘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航天育种,作为现代农业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育成品种数量和推广应用范围处于世界第一位,空间诱变机理研究水平和航天育种技术成果,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水平已经达到世界领先。

经过航天搭载的种苗,正在无菌状态下生长。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经过航天搭载的种苗,正在无菌状态下生长。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航天搭载育种周期短、变异机率高,可以说航天育种,是为育种专家提供了一项技术手段。”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1987年,我国第九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成功发射,一批农作物种子、菌种和昆虫等生物被送上太空,之后中国又连续发射了多颗返回式卫星和神舟号飞船,搭载农作物、植物种子、生物菌种等,从此中国航天育种研究工作全面展开。

透过实验室的玻璃窗记者看到,正在做试验的工作人员,使用专业的设备操作,在无菌的状态下,为航天搭载种子或幼苗做准备。工作人员介绍,一个新品种的诞生,从搭载到大面积推广种植,需要经过至少4-6年的时间。

种业科技公司里,技术人员的工作多集中在微观世界里。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种业科技公司里,技术人员的工作多集中在微观世界里。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搭载的种子也不是随便选出来的,搭载选种有一定要求。工作人员介绍,“搭载品种要是纯种,有明确遗传背景的品种,稳定性比较高的种子,经过搭载有变异,能直接找到变异所在。”

航天育种虽区别于分子育种,但两种育种方式,最后都是要作用于生产生活,创制新品种。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许多蔬菜都是航天育种产品,有的通过包装就可以看到标记着“航”字头,未来随着我国空间站的建设,航天育种的工作将进一步提升。

神舟十号搭载回来的航天育种,正在茁壮成长。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神舟十号搭载回来的航天育种,正在茁壮成长。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种业走向世界的窗口

北京成为种业之都,得益于北京自“十二五”时期以来对种业的重视,以及众多科研单位和育种企业的聚集。北京市农业农村局郑渝介绍,北京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3家,粮食作物种业前十强北京有三家,我国种业十大杰出人物中,北京的种业专家就占得四个席位,而在全国著名的种子企业中,也有三家位于北京。2020年,全市农作物种子企业科研投入为6.83亿元,占总销售额的12%。

国际化程度方面,一方面国际种业向北京聚集,世界种业前十强企业均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或办事处。另一方面,鲜食玉米品种走出国门,成为韩国、越南等国鲜食糯玉米生产主导品种,占越南糯玉米种植面积2/3;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青贮玉米在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也得到了大力推广。

在北京2021年的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中,记者注意到有多个重点主要围绕种业,除了此前提到的建设平谷通州种业创新示范区,还包括启动实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做好物种联合攻关项目、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办好第二十九届种业大会、做好《北京市种子条例》修订工作等。“可以说,北京是世界种业进入中国、中国种业走向世界的窗口。”郑渝说。

新京报记者耿子叶田杰雄

责任编辑:刘德宾

亚洲最大种质库 52万份种子经过层层关卡才能进来“沉睡” 国家能源集团锦界煤矿束管监测系统全面实现自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