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这可能是陈时中被讽最厉害的一次!

原标题:这可能是陈时中被讽最厉害的一次!

陈时中为台湾确诊数字发明新词“校正回归”,《亚洲周刊》进行“说文解字”嘲讽

台湾地区疫情指挥中心22日公布新增321例本土病例,并新增400例“校正回归”的确诊者,而“校正回归”4字也引发各界群嘲。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周刊》23日也针对“校正回归”说文解字,称这4字旨在表达该日的确诊数字没有那么多,同时《亚洲周刊》也制作了一张梗图,并在图中的“校正回归”4字上以注音标注“ㄩˋㄍㄞˋㄇㄧˊㄓㄤ”(欲盖弥彰)。

陈时中资料图(图片来源:台媒)

陈时中资料图(图片来源:台媒)

台湾“中时新闻网”23日报道称,《亚洲周刊》在脸书上发文表示,昨天(22日)台“卫福部长”陈时中在例行疫情记者会说了一项崭新官用词语(简称:新语,又名:官腔):“校正回归”,不少读者留言询问《亚洲周刊》的脸书小编,请教小编懂不懂这个词,“现在我尝试解释一下吧”。

台媒报道截图

《亚洲周刊》在脸书中,先是说出“校正回归”的出处,后又对这4个字的意思加以“解释”:所谓的“校正回归”,是指数值“校正”后“回归”到正确的曲线上,因为采检工作繁复,时有延误,往往一些采检报告要花几天时间才完成,所以当日公布的结果数字包含一些——来自较前日子的——旧采检报告,而“伟大”的造词专家陈时中,便决定把旧日子的确诊数字拨去原来的采检日子。换言之,他旨在表达该日的确诊数字(好像、貌似或相对上)没有那么多。

《亚洲周刊》脸书截图

《亚洲周刊》也把“校正回归”“翻译成人话”,称这4字意即“我把延误了的采验确诊报告调返原来的日子齁,所以说齁,今日的本土确诊数字看来不高嘛~齁,721-400=321齁”。《亚洲周刊》还用这套说文解字的内容,制作了一张图片,并分别使用注音符号、汉语拼音等来表示“校正回归”,值得注意的是,在注音符号的部分,却是写成“ㄩˋㄍㄞˋㄇㄧˊㄓㄤ”。

图片来源:《亚洲周刊》脸书

图片来源:《亚洲周刊》脸书

而对于“校正回归”一说,有网友在脸书评论区留言称,“有人发现CDC英文网站是直接写总数,没有搞校正回归。”↓

这可能是陈时中被讽最厉害的一次!

还有网友表示《亚洲周刊》“那齁字用得精确,接地气!”↓

这可能是陈时中被讽最厉害的一次!

也有网友调侃,“好好笑!——翻译为人话!原本不是讲人话,或许不是人在讲话,所以大家都傻眼了!”↓

这可能是陈时中被讽最厉害的一次!

台湾新增本土病例连续多天破百,民进党当局玩起了文字游戏。据中时电子报22日报道,陈时中22日公布32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另有400例本土个案为校正回归上周各日个案。

对于“校正回归”一词,不少民众充满了疑问。岛内媒体人罗友志也发帖表示,“本人的智商有限,请问,什么是‘校正回归’?”

对此,不少台湾网友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了一下,“就是刷卡和付现的区别”“我今天多吃了400卡热量,我校正回归其实是上礼拜多吃的,我今天就不会胖了”“不就是当天拿不到结果+上传系统不稳定造成的通报疏漏吗?”

还有网友嘲讽,“不如以后每天都直接清0,等疫情过去了再校正回归啊。”

而针对民进党当局的做法,国民党“立委”陈玉珍痛批,真的是有政府会作账,民众将对民进党当局公布数据的公信力失去信心;国民党文传会副主委郑照新讽刺,“这不是盖牌(隐藏确诊数字),而是校正回归”;国民党籍前新北市长朱立伦的办公室发言人凌涛嘲讽,如此玩弄数字,陈时中简直媲美“数字管理大师”。

相关阅读:
黄河何以在这里变成“立交河”?——南水北调全媒调研小分队采访札记之四 宁夏银川一辆重型半挂与面包车发生碰撞 致6死2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