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散尽千金深山扎根!老归侨29年修复万亩热带雨林

原标题:散尽千金深山扎根!老归侨29年修复万亩热带雨林

来源:海南发布

5月20日下午

海南万宁兴隆

烈日当空,骄阳似火

兴隆热带花园内则是另一种体验

阵阵微风吹过,丝丝清凉入心

这份清凉,来源于76岁老人郑文泰29年如一日在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修复上的耕耘。郑文泰曾经是一名成功的房地产商人,1992年开始,他变卖家产,来到兴隆,在一片5800亩的荒地上经营自己的“造绿”梦想。如今,兴隆热带花园面积已扩大到约1.2万亩,涵盖物种4000多种,许多濒临灭绝的植物在这里得到迁地保护、繁殖,并形成群落,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郑文泰老人的故事,值得听一听。

散尽千金深山扎根!老归侨29年修复万亩热带雨林

郑文泰与他的侨心林。

散尽千金

商海转身编制“热带花园”梦

身材瘦小、皮肤黝黑,头戴鸭舌帽,胡须略显凌乱,郑文泰一幅“老农”的形象很难将其与“中国侨界杰出人物”“2018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感动海南十大年度人物”等“金光闪闪”的荣誉联系在一起,但也正是这颗扎根荒野的“朴实的心”,让老人的“光”更加纯粹、耀眼。

“商海转身,名利已是往日云烟;深山扎根,只为守护山间草木”。这是2019年郑文泰在全球华侨华人年度评选颁奖典礼上获得的颁奖词。寥寥数语,精确地概括了郑文泰70余年的人生。

郑文泰祖籍福建,1945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64年,19岁的郑文泰来到万宁兴隆华侨农场,半工半读完成了华侨大学植物分类细胞学课程。此后先后到香港、台湾求学并定居香港,成为了一名“地产大亨”。

人生轨迹在1992年发生了转折。这一年,郑文泰生了一场大病,险些撒手人寰,与死神擦肩而过后,他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新的思考,“人活一生不能只为自己,要为子孙后代做些事情。”

郑文泰开始把人生的重心放在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修复上,他变卖了所有家产,考察六省,最终选择回到兴隆,在一片5800亩的荒地上,开始自己的“造绿”计划。

脱下西装,穿上布衣,变身“老农”,扎根林间,在一系列质疑声中,郑文泰一干就是29年。如今,兴隆热带花园面积已扩大到约1.2万亩,涵盖物种4000多种,许多濒临灭绝的植物在这里得到迁地保护、繁殖,并形成群落,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身单力薄

呼吁更多人加入生物多样性保护

“现在保护环境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老爷子30年前就有这个意识并且开始付诸行动了。”海南大学林学院教授张辉说,郑文泰的生物多样性修复成果引起了张辉的关注,他希望把这些成果形成研究报告,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走在兴隆热带花园,仿佛进入了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完全看不出来人工干预的痕迹。在这里,树木不必整齐,花草不必美观,万物和谐共生,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古朴之美。

“生态修复,修复什么?一是恢复生态系统多样性,二是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如何修复?种树,但是不仅仅是种树,也不是简单的种树。”在开始修复前,郑文泰邀请专家做了大量的本底调查,弄清楚在破坏前的空间内,原始植物的生长,然后再通过人工干预,进行1:1的复制。

如同一个复杂的机器拆卸后再组装起来,很难和之前的一样,看似简单的复制,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物种如何搭配?配比怎样安排?同一块地,土壤的结构和密度随时都在变,如何相应的对物种进行调整?”纵有数十年的经验在身,但在这几个问题的处理上,郑文泰依然谨小慎微。

热带雨林在自然状态下修复需要400多年的时间,郑文泰在通过人工干预加快修复的情况下依然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很高兴。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关注生态保护。”他说。

记者:张野文/图

编辑:易名

相关阅读:
追光 从珠峰之巅,到奥运赛场,带你回顾体育史中的西藏和平解放70年 田园变乐园——中国乡村绿色发展的鲁家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