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局处长走流程深入基层只一天,拍板了!北京这楼年底前改造

原标题:局处长走流程深入基层只一天,拍板了!北京这楼年底前改造

水管堵塞,生活能有多么不便?住在通州区东营前街22号楼的刘阿姨两年没敢用厨房洗菜池的下水道,7年没敢给老房装修。“究竟什么时候能给改造?”刘阿姨盼着。

北京市住建委开展“局处长走流程”活动,房屋安全和设备管理处处长张宝超到老旧小区,体验老楼一日生活。走完流程后,市住建委改进流程,提出未来符合改造条件的老旧小区,至少要在开工前一年通知居民。记者也了解到,东营前街22号楼将于年底前启动改造。

■体验

老旧小区居民最需什么

“上下水管堵塞给生活带来的影响竟这么严重。”提起日前深入老旧小区的生活体验,张宝超始终忘不了刘阿姨在家生活不能倒污水的那一幕。

通州区东营前街22号楼是建于1994年的老旧小区。今年75岁的刘阿姨住在22号楼的一层,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厨房下水道老化严重,这两年再没使用过。

“水管成了刘阿姨的一块心病。”张宝超在刘阿姨家中待了一天,亲身体会到了用水的难处,洗完菜的水既不能直接在池中流走,也不能倒到抽水马桶中害怕堵塞马桶,而是得先拿个小桶存着,再拎到屋外倒掉。

“一堵就是两年多,这种不便非亲身体验无法想象。”参与推进北京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已有9年的张宝超说。走流程之前,他更多关注的是多少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计划、多少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等面上的数字,却很少去真正思考居住在老旧小区中的居民最需要什么。“‘局处长走流程’活动,让我学会转变视角,真正体会到老楼居民的所思所想。大家都应该去走走流程。”

■重点

补足“最后一米”短板

“究竟什么时候能改造?”刘阿姨的追问也是很多老楼居民的疑问。

按照政策,北京的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大致分为基础类和自选类。其中,基础类是必须改造内容,改造资金以政府筹集为主,比如对楼栋进行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对楼内水电气热等设施设备进行改造等;自选类是在已实施基础类改造的前提下,根据业主意愿确定的改造内容,实行多元化筹资,比如增设电梯、补建停车位等。这其中,上下水管道改造和增设电梯,通常是最难取得居民一致意见、最难推进的改造内容。

双清路14号院是海淀区即将要启动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项目,走流程中,张宝超以社区工作者的身份走访了其中几个单元,征求居民关于上下水改造的意见,结果几乎每个单元都有不同意上下水改造的居民,而最常见的理由就是家中新近完成的装修,担心上下水改造会毁坏装修。

“‘十三五’时期,北京出台了多项有关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可以说,顶层设计和落实机制都已完善,但在‘最后一公里’甚至是‘最后一米’的问题上,仍存在短板。”

从2017年到2020年,经过几年的推进实施,北京老旧小区上下水管道的改造率已从当初的30%提升到60%,但离像刘阿姨这样被用水所困的居民的需求还有距离。张宝超说,下一步要通过政策的微改革,补足“最后一米”的短板。

■落实

四举措加速小区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的进度还得快一些。”这是体验老楼一日生活后,张宝超的肺腑之言。

2021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任务比去年重,要确保400个老旧小区列入改造计划,300个老旧小区启动开工,以及100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

张宝超介绍,经过研究,北京市住建委提出了四条举措:一是对于符合改造条件的老旧小区,将至少在改造开工一年前提前通知居民,让居民知晓改造内容,以减少因厨房、卫生间装修带来的经济损失;二是鼓励多方参与,在改造前要成立业委会或物管会,引入物业服务企业,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社区治理体系;三是建立老旧小区改造前的应急管理机制,当产权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无力履行小区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责任时,由街道及时有效解决房屋设施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困难;四是总结老旧小区改造经验,为基层社区工作提供政策指导。

“未来,老旧小区改造将更加尊重倾听居民意愿。”张宝超说,目前已确定刘阿姨居住的东营前街22号楼将于年底前启动改造。

(原标题:楼内百姓下水道不能用两年局处长走流程深入基层只一天拍板!这楼年底前改造)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赵莹莹

责任编辑:刘德宾

民政部回应“520不办离婚”:将加强指导监督,提升服务水平 个别婚姻登记机关称“5.20”暂停办理离婚登记 民政部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