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巧手编织好日子
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琼嘎顶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点里,每天都会传出吱嘎作响的木制纺织机工作声。走进车间,索朗卓玛和同事们正聚精会神地纺织,纺锤在双手间快速传递,双脚在脚踏板之间娴熟地转换……经过一双双巧手,原本杂乱的羊毛逐渐变成了精美的氆氇。
“我的生活就像这编织氆氇的过程,从原来的杂乱无章到现在的鲜亮幸福。”索朗卓玛说。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2018年7月,索朗卓玛等来自山南市各县(区)的195户457人搬迁到了琼嘎顶社区,开始了新生活。
搬迁前,索朗卓玛一家三口居住在狭小昏暗的土坯房里。“我们只出了1万元就住进了1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电梯房。”索朗卓玛说。
不过,住进新房子后不久,索朗卓玛的眉头又紧皱了起来:“爸爸患眼疾需要我在家照顾,全家人生活仅靠丈夫外出务工的一点收入,日子还是紧紧巴巴的。”
索朗卓玛的焦虑,琼嘎顶社区党总支书记巴桑卓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易地扶贫搬迁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只要群众有就业意愿,我们跑企业、找岗位,再苦再累都不怕,可像索朗卓玛这样因照顾家庭无法外出打工的妇女就业问题怎么解决?”巴桑卓嘎思索着。
就在巴桑卓嘎犯难的时候,社区居民达杰找到了她:“阿佳(藏语意为姐姐),纺毛线、织氆氇这些妇女们都会,能不能联系企业在小区里开设一个加工车间?”达杰的话让巴桑卓嘎眼前一亮。
达杰原来是山南市浪卡子县阿扎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到琼嘎顶社区后,凭着踏实肯干的劲头,很快就脱了贫。
“搬过来时我只有一条藏毯,是党的帮扶好政策才让我过上了好日子。如今我有能力了,也希望能为社区出一份力。”达杰说。
与邻居们闲谈时,达杰发现社区里很多妇女因为要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来源单一、微薄,达杰就萌生了为这些妇女找出路的想法。于是,他便找到了巴桑卓嘎。
巴桑卓嘎和达杰一拍即合。经过社区干部的积极对接,西藏哗叽服饰有限公司在搬迁安置点设立了加工车间。有管理经验的达杰放弃了自己的高薪工作,当起了车间管理员,30多位搬迁妇女的就业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索朗卓玛脸上的笑容又灿烂了起来:“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有3000元工资。丈夫也可以安心外出打工了,生活充满了希望。”
曾经围着锅台转、忙活家务事儿的留守妇女不出小区就实现了就业,生活压力小了、家庭矛盾少了,她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我这样的年纪也能挣上工资,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啦!”59岁的白玛德庆一边捻羊毛一边笑着说。
车间里的欢声笑语让达杰颇为自豪:“把车间越做越大、越做越好,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一起同心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