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44小时“激战”,斩获全球一等奖!

原标题:44小时“激战”,斩获全球一等奖!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5月12日

华中科技大学

本科生“七边形”战队

在于深圳南方科技大学进行的

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20-21)

总决赛中

斩获全球一等奖

44小时“激战”,斩获全球一等奖!

44小时“激战”,斩获全球一等奖!

在团队应用赛中

由华中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

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组成的联队

在新冠病毒演化预测赛题VENAS中发挥出色

夺得超级团队奖

44小时“激战”,斩获全球一等奖!

44小时“激战”,斩获全球一等奖!

大家一起

向他们

致以最热烈的掌声!

44小时“激战”,斩获全球一等奖!

再赶紧来认识一下

这支朝气蓬勃的战队

他们是来自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和网安学院的

师天硕、王证儒、朱家民、赵云霏、范城豪

团队指导老师为计算机学院石宣化教授

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

44小时“激战”,斩获全球一等奖!

ASC是由亚洲发起的世界最大规模的大学生超算竞赛,与ISC、SC并称为超级计算机领域的三大国际顶级赛事。

全球共有300余支高校代表队报名参加ASC20-21。经过预赛选拔,有28支队伍晋级总决赛。作为疫情期间首个恢复线下比赛的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ASC20-21总决赛采用现场竞赛和线上竞赛相结合的创新赛制,21支中国大陆高校队伍参与现场竞赛,7支中国大陆外高校队伍通过云平台进行线上竞赛的比拼。

抱团挑战科学前沿

本次大赛决赛要求各参赛队伍在3000瓦功耗约束下自行设计并现场搭建超算系统,运行优化国际通行基准测试、人工智能自然语言理解、脉冲星搜索PRESTO、量子计算模拟QuEST、神秘应用跨尺度预报模式MPAS-A等前沿科学与工程应用。总决赛期间,28支队伍还通过抽签分组形式完成超级团队赛,通过跨团队、跨地域合作,共同挑战新冠病毒演化预测赛题VENAS。

赛场44小时见高下

44小时“激战”,斩获全球一等奖!

队员们在大赛开始前两天完成了全部的硬件环境、软件平台、编译器、高速网络、操作系统及运行环境等的安装和搭建。本次比赛使用了200G HDR IB、A100 GPU、intel iceLake-SP CPU等最新的顶尖设备,性能增强的同时,其功耗、散热性能特性都有很大改变。队员们面对陌生的硬件,用最快速度搭建测试环境、进行实验,测出各个组件的大致性能-功耗曲线。参考之前在学校中测试得到的各个应用特性,选择了四机八卡的集群配置,并在最后一天针对平台,提前对部分应用进行了测试和调优。

在比赛的后两天,针对各项应用,队员们将提前优化好的应用在集群上运行。在HPL和HPCG基准测试中队员精准调整参数,平衡功耗和散热、CPU和GPU算力。在HPCG基准测试中,队员采用以1886.52Gflops的成绩排名第二。对于PRESTO是脉冲星搜索程序优化,队员采用MPI和openMP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多机多核并行,达到了全场排名第三。QuEST量子模拟程序队员借助NCCL通信库将单卡GPU拓展到多级多卡,使用uva统一内存模型解决了显存对拓展性的限制。对于LE四六级挑战题目,队员们针对现场下发的模型进行分析,综合准确率和速度,在现场集群上进行训练。

随机抽签组成超级战队

团队应用赛中,所有参加总决赛的队伍将通过抽签的方式随机组成7个超级团队,在装机的两天内对应用进行分析和优化。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组成的联队通过对新冠病毒演化预测应用VENAS采用c语言重写、多线程并行化应用热点,使用ramdisk优化IO等方法,使其性能提升超过10倍。最终夺得超级团队奖。

44小时“激战”,斩获全球一等奖!

这群能力顶尖

技术酷炫的“七边形”战士

有没有震撼到你?

挑战科学前沿

探索未知领域

华中大人

一直在行动

我们,从未止步

华中科技大学(ihuster)

来源/计算机学院

相关阅读:
浙江5月14日新增埃塞俄比亚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 水星17日迎来“东大距” 公众有望目睹“辰星”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