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亦庄崛起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为了增强我市工业发展后劲,特别是促进高新技术和外资企业发展,必须向郊区扩展,建设工业小区……”30年前的一份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揭秘”了亦庄工业小区如何从无到有。
如今,京城东南五环外的这片土地上,重量级企业越来越多,总产值越来越高。2020年,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已形成高端汽车、产业互联网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按照计划,经开区力争到“十四五”末再建成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白菜心”
创新攻关破解关键技术难题
把小米粒大小的鼠脑切成1000片,用一台设备观察每片上的脑神经,如果使用国外扫描电子显微镜需要数年时间,但依靠聚束科技研发的电子显微镜则只需几个月。
亦庄永昌工业园,厂房外墙上密密麻麻挂着入驻企业的招牌。“藏”在其中的聚束科技公司,研发出了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高通量扫描电子显微镜。
“我们实现了全球最高通量成像,成像速度可达到传统电镜的数十倍以上,颠覆性地将扫描电镜从传统意义上的纳米‘照相机’提升为纳米‘摄像机’。”聚束科技公司总经理何伟说。如此神奇的“摄像机”被广泛应用在材料、生物、医学和半导体等多个研究领域来观测材料微观结构。但由于国内高质量电子光学系统研制生产困难等原因,此前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从海外采购。
亦庄从早年的工业小区开始,就瞄准“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目标。“为了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2019年经开区围绕‘白菜心’,聚焦‘硬技术’,持续打造技术创新示范区。聚束科技是最早被纳入经开区‘白菜心’工程的企业之一。”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梁胜说,目前经开区已经发布10项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突破性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北京经开区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45项,全国首个民营商业航天火箭发射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诞生,万人有效发明专利462件领跑全市,科技创新水平实现量质齐升。
“引力场”
吸纳全球资源推动科技创新
一次性同时照射十几个病灶,治疗师手上犹如有一把无创“隐形手术刀”,通过“一键式”操作,为患者提供时间更短、无需开颅的治疗。这种名为“HyperArc”的先进治疗方法,其所必需的直线加速器TrueBeam来自经开区内企业瓦里安医疗系统公司。
瓦里安1948年创立于硅谷,占有超过50%的全球肿瘤放射市场。2020年疫情之下,瓦里安再次加大投资提高产能,高端旗舰产品TrueBeam生产线如期在北京落成。
“目前,瓦里安医疗北京研发和生产基地已经成为瓦里安医疗全球最全产品线的研发和生产基地。”瓦里安医疗相关负责人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与2020年同期相比,产值已增长了67%。
经过近30年的积累,亦庄已经吸引了15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聚集,其中就有拜耳等世界百强企业,GE、瓦里安等国际医疗影像诊疗行业知名企业。
“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三城一区’中的‘一区’,做优高精尖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是经开区的职责使命。”梁胜说。亦庄正通过多重政策叠加优势,打造“强大引力场”,吸纳全球资源推动科技创新。
“大管家”
营商优化打通“最后一公里”
“太感谢您了,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4月21日,北京ABB低压电器有限公司负责人把锦旗送到了亦企服务港永康港。2020年10月,亦企服务港永康港在走访片区企业时了解到ABB公司正在筹建屋顶光伏项目,却因公司厂房问题而迟迟无法办理手续。很快,工作人员就帮助联系协调了经开区相关部门及供电公司,陪着跑手续。在他们穿针引线的帮助下,相关审批手续最终顺利办理。
从2020年开始,亦庄新城被划分为11个区块,每个区块建设“亦企服务港”,确保“企业在哪里,服务就覆盖到哪里”,打通企业办事“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经开区已完成8个亦企服务港建设,服务涉及11077家企业,累计为企业解决了1317项实际难题。
“经开区已经建立常态化的企业服务机制,构建包括工委、管委会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在内的全方位、全覆盖的企业服务团队,确保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平稳、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经开区工委书记王少峰说,这一机制已经为企业提供人才引进、应届毕业生落户、子女入学、工作居住证、保障性住房等实打实的服务,化解企业难题,累计支持资金2500万元。(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