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党建引领 多元参与 银川打通乡村基层治理“任督二脉”

原标题:党建引领多元参与银川打通乡村基层治理“任督二脉”

在基层,遍布“棘手事”“矛盾窝”。加强基层治理,关键在创新。近年来,银川市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打通乡村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充分激发乡村基层治理效能。随着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渐健全,乡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的大好蓝图正一步步走进乡间小道、农家小院,一步步走进广大农民的生活中。

培养“领头羊”让乡村更善治

“2013年刚搬来时,工作没头绪,村民矛盾纠纷也不少,确实很令人头疼。”灵武市郝家桥镇泾灵南村党支部书记马冬生介绍,该村是“十二五”生态移民村,刚搬迁时存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思路不多、统筹发展力度不强等难题。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强不强,就看领头羊。经过多番思考,泾灵南村将本村大学生吸收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并把本村的致富带头人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培养队伍,打造了一支老、中、青三代结合的村级干部队伍。

“年轻人有想法、有干劲,老干部较稳重,能把住原则问题,所以老中青结合办起事来十拿九稳。”说起泾灵南村的这支干部队伍,马冬生连连点赞。

同样吸纳年轻力量进入村“两委”班子的还有贺兰县洪广镇欣荣村,在移民之初,这里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刚上任时,村民们要低保、要解决纠纷,天天把村委会办公室堵得水泄不通。”欣荣村驻村第一书记顾玮表示,自从将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纳入村级管理队伍后,村民们越来越“听劝”。

“本村的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他们从小和村民们一起生活,大家都是乡里乡亲,说起话来也方便。”顾玮介绍,大学生方琦负责村里的扶贫工作以来,村里要低保的人少了,矛盾纠纷处理起来也更加有效率。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持续深化“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2019年以来全市积极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1350余名,储备村级后备力量800余名,调整配强村党组织书记43名,严审优选“两委”干部110名,823名村“两委”干部及村级后备力量通过大专班提升了学历层次和能力素质,为乡村振兴蓄满了能量。

“和谐大叔”守住致富希望

当曾经的村委会主任,如今的人民调解室“和谐大叔”,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村民张东学从断家务事到判劳务账,赢得了原隆村“铁嘴”的名号。张东学把这当成美誉,也当成嘉奖,“看到家家户户都和和气气过日子,我心里也舒坦。”

2012年,张东学一家从固原市隆德县三合乡移民到闽宁镇原隆村。随着一批批移民搬到新家,村里的警务室在2016年建起了人民调解室,村委会选派了5位德高望重的村民担当“和谐大叔”,专门负责调解百姓矛盾。于是,曾经担任过村主任的张东学责无旁贷地担起了这份烫手山药般的工作。

“移民之初,家家户户条件都不好,家庭矛盾、婆媳纠纷特别多。随着外出务工的机会越来越多,年轻媳妇都进厂打工了,务工矛盾和经济纠纷又多了起来。”张东学介绍,调解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于是,在移民家里、村委会、田间地头,张东学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情理与法治的调解故事。“家庭矛盾以孝为先,道德底线要守好;劳务纠纷重字据,诚信关口要把严。”张东学在调解村民内部矛盾的同时,也成了大家伙的法律宣传员。移民村里逐渐形成了知法、懂法、守法的新风尚。

靠着面对面讲道理、心贴心道冷暖,原隆村5位“和谐大叔”不仅成了村民们信任的好大叔,还成了大家伙脱贫致富路上的鼓劲人。此外,闽宁镇推出的“红色网格”“综治中心+N”创新服务,为6.6万西海固移民守住了和谐安宁,也守住了致富希望。

近年来,闽宁镇在各村生产小组基础上推行了“红色网格”,将党员派驻在网格里形成“红色网格”,将矛盾纠纷、疑难问题第一时间消化在“红色网格”里。按照“综治中心+N”的运行模式,闽宁镇整合了综治、信访、警务、综合执法等基层力量,为移民村拉起指挥调度、治安防控、矛盾调处一张网,为全镇移民筑起乡村法治建设的铜墙铁壁。

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治理

熬过了漫长的冬天,移民马凤霞后院里的桃、李、枣等经果林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树枝嫩叶重叠掩映,给这座农家小院增添了一丝丝清凉。

马凤霞在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村居住了30余年,曾经一无所有的她,通过勤劳奋斗,如今不仅在村里开了一家餐饮店,还每年自驾到全国各地旅游,日子过得舒心且惬意。“你看我家外面的巷道多干净,墙绘也好看,树也长得好,说真心话,我一点不羡慕城里人,我觉得我的生活更美气!”马凤霞开心地说道。

近年来,十里铺村党支部以“党建带村惠民生,文化强村润民心、生态立村转民风,产业兴村促民富”为发展思路,引入“微田园”理念,着力美化民居、巷道的墙面、门面,鼓励村民在后院种植桃李枣等经果林,打造庭院式后花园,带领村民实现了“一处美”变为“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变,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

十里铺村驻村第一书记姬广玉介绍,该村的党员、干部在村里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人分包划片,工作内容包括民族团结、移风易俗、创建美丽乡村等。“网格员入户的时候,都会对这些内容进行宣讲,时间久了,村民们也慢慢接受了,有些村民还会积极主动给村里提意见。”姬广玉提到,为了加强文明乡风建设,该村还新修订了《村规民约》,“振奋精神、实干兴村、同心同德、砥砺前行、洁身自爱、遵纪守法、结交益友、诚信待人……”不仅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也涵盖了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乡村治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础,近年来,银川市深入推进乡村治理,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党群民主议事,“一事一议”等制度,依法完善和落实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全面提高了党建引领下的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水平。

前不久,司法部、民政部命名的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中,永宁县闽宁镇、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贺兰县洪广镇广荣村榜上有名,他们的乡村治理经验再次成为诸多媒体关注的焦点,也为银川乡村振兴指明了一条乡村治理的新路。未来,移民村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美,移民村的面貌会一天比一天新。

相关阅读:
天津一中院两篇调研获组织工作调研成果三等奖 美国贸易代表期待“近期”与中方会谈 外交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