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宝”鉴黄河“饱”览文明——从黄河珍宝展透视黄河文化魅力
来源:河南日报
郑州博物馆新馆的黄河珍宝展展品(记者邓放摄)
齐聚郑州城,“国宝”耀中原。
从描绘连臂踏歌场景的青海舞蹈纹彩陶盆到堪称“史上最强教材”的四川蜀石经,从展现约5000年前“短发女神”之美的甘肃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内蒙古公主金面具……4月30日,作为郑州博物馆新馆的“重磅”揭幕展览,“黄河珍宝——沿黄九省(区)文物精品展”惊艳亮相。
此次展览汇集了沿黄九省(区)16家文博单位共42件(套)文物珍品,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出过镜。
“此次展览堪称国宝云集,是沿黄九省(区)文博界携手合作的‘大手笔’‘大聚会’,这么多省份联合参与且乐意拿出‘镇馆之宝’来参展,实属罕见。对公众来说,这也是一次深入了解黄河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的良机;对沿黄九省(区)文博界而言,可以共同推动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讲好‘黄河故事’,打造博物馆行业的‘黄河文化共同体’。”前来参加郑州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的山西博物院副院长张慧国深有感触地说。
四川展区展出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玉大牙璋,从它身上依稀可见中原二里头文化的“影子”。甘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奏响了华夏文化的壮美序曲,甘肃展区展出的珍宝中,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汉简”的《仪礼》木简,它保存完整、墨迹如初,让后人欣赏到汉代写本《仪礼》和汉代诵习经书的式样,是研究汉代简册制度的珍贵资料。
一走入宁夏展区,便看见盛世大唐的“最炫民族风”——胡旋舞石刻墓门,这件尘封在岁月和黄沙中1300多年的丝路遗珍,让大唐盛世最炫的时尚舞蹈“胡旋舞”,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内蒙古的公主金面具,让人们近距离地感受千年前契丹民族的盛世荣耀;山西晋侯鸟尊不仅是西周青铜艺术的杰作,更是见证大国沧桑的国之瑰宝,另一件猫头鹰形酒器“鸮卣”呆萌可爱,与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妇好鸮尊”可视作同款;在展区中庭,来自陕西的秦陶铠甲军吏俑威风凛凛地站立在玻璃柜中,这件文物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10件,这个“五一”假期,大家不用去西安,在郑州就能一睹秦兵马俑的风采……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黄河流域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它们多元一体,传承着同样的文化基因,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今天的黄河文化依然与其他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促进,这正是我们保持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华夏五千载,黄河万古流。郑州博物馆副馆长郭春媛说,此次展览展出的只是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之一角,却可以让公众从中感受到黄河儿女的创新创造力和自强不息、兼容并蓄的时代精神。(记者温小娟王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