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乾隆皇帝的御制诗文,真的都是他自己写的吗?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25日电(记者宋宇晟袁秀月)在互联网时代,乾隆皇帝一直是“网红”般的存在。除了“迷之审美”,他还有一件事被很多网友关注,那就是——喜好写文作诗。
有数据显示,乾隆皇帝一生写了4万多首诗。但这是真的吗?
4月23日,被称为“私人珍藏最大宗乾隆御制诗文稿”的一批文物在北京展出。
展览现场。袁秀月摄
记者了解到,这些“乾隆御制诗文稿”包括六十四纸和一本《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祝寿颂词册页》。其中涵盖经筵御论、颂、记、赞、砚铭等多种文体;题材包括读书评史、时政纪事、景物寄情、器物赏析、书画题咏。
此前有网友看到这些诗文稿时就大呼“字真好看”。
词臣楷书御制诗《入崖口(是日雨)》誊稿袁秀月摄
虽然乾隆皇帝确实写得一笔好字,但要说明的是,诗文稿中的字迹可并不都是他亲笔所写。
策展人李移舟就直言,这些诗文稿包括乾隆皇帝亲笔的朱笔御稿和他在墨稿誊稿上进行的朱批修改。
以此次展出的“乾隆御制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硃稿一件及墨稿硃批一件”为例,其中的红字部分是乾隆的亲笔,是用朱砂所写的原稿或修改,黑字部分是词臣将皇帝原稿誊写而成。
乾隆御制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硃稿、墨稿朱批
该稿正再现了乾隆皇帝从硃稿,经墨稿朱批,再到最后墨稿成文的全过程。
因此,一纸“乾隆御制诗文稿”完全可能只有几个字是乾隆皇帝亲笔所写。
而所谓“乾隆御制诗文稿”,我们也并不能直接判定就是乾隆皇帝所作。其中不乏臣子誊录的字迹,也存在代笔的可能,但其中的朱批一般认为均是皇帝手书。
像此次展出的“乾隆御制诗《题黄鼎岁朝图》硃稿”,是红色笔迹,应为皇帝亲笔。我们可以在其中看到创作时修改推敲的痕迹。
乾隆御制诗《题黄鼎岁朝图》硃稿作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
同时,由于这些“硃稿”均非正式成稿,反而更能体现其书法的洒脱之处。这与臣子誊写得工工整整的馆阁体相比,显然更具个性。
“乾隆御制诗文稿”中,字不一定是乾隆帝的字,诗文作品又是否均为乾隆帝原创呢?
要知道,乾隆一生写过四万多首诗。按大多数人的印象,他还要批阅奏章、处理军国大事、鉴赏书画……这么一个“大忙人”,真的有时间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还亲自推敲修改吗?
乾隆御制诗《阿桂奏报荆州被水缘窖金洲涨沙激水之故诗以志愧》墨稿硃批作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
乾隆皇帝即位之初曾将其早年诗文作品集结成《乐善堂全集》,共四十卷,其中得诗作最多,占半数以上。可见乾隆帝年轻时已有不少作品。
刚登基的乾隆帝在《乐善堂全集》序中表明,这本全集收录的都是其学习心得,反倒是登基以后的著作可能会有代笔之作出现。
因此,坊间野史素有传闻,一些大臣曾为乾隆皇帝代笔写作“御制诗”。
这些说法让乾隆皇帝的海量诗作在历史中渐渐模糊,甚至让人对4万多首这个数字产生怀疑。
几年前的发现让人们看到了解答这一问题的希望。
2014年,多家媒体报道,故宫博物院新发现两箱乾隆皇帝的2.8万首御笔诗,正在清理。时任院长的单霁翔介绍,其中既有御笔稿(朱笔),也有大臣誊写稿(墨笔)。将此发现与过去库房里1.7万多首乾隆诗作相加,数量达4万多首。
故宫博物院发现的保存着《乾隆诗稿》的雕漆大箱
这样来看,在写诗这件事上,乾隆皇帝确投入了相当精力。
具体到此次展出的这批文物,策展人李移舟介绍,其中可以看出乾隆从创作到批改、增删的过程。而大臣在其中可能要起到的作用则是核对典故,或在誊抄过程中修改细节等。
至于乾隆帝的4万多首诗中又有怎样的故事,还有待于对更多文献的进一步解读。(完)
参考资料:
《清代御制诗文概析》《研究清史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沈德潜著述五种考略》《清乾隆时期的京城文学生态》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