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桂林让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更幸福

原标题:桂林让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更幸福

桂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除汉族之外,这里世居着瑶、侗、苗、壮等民族。1934年11月29日,中央红军进入广西后,红军总政治部发布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民族工作文件《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打消了沿途少数民族群众的疑虑,使红军赢得桂北各族人民的信赖和拥护,顺利通过了多民族聚居地区。

“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甲戌孟冬月,瑶胞把家还。”1935年2月,瑶胞们取黄家寨、孟山、矮岭(后划归龙胜县)三个瑶族大寨子的第一个字,化名“黄孟矮”,写了一首五言诗,将其镌刻在才喜界西面观音寺上面路边的石壁上,落款是“黄孟矮,乙亥正月,时遇恩人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才喜界上的瑶民石刻诗,正是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写照。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桂林市纪委监委依托本地红色资源,从长征精神、湘江战役史实中汲取奋进力量。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充分践行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谱写了党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动人篇章。如今,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党史学习同观照现实、推动民族团结工作结合起来,把悟的成果转化成为为民办实事的精神动力,真心实意解民忧,受到各族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大妈,这是今年我们县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奖补实施方案,今年种植罗汉果、油茶果、茶叶还是有奖补的,具体的情况你看……”

为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详细了解特色产业奖补政策,龙胜县纪委监委组织熟悉少数民族语言的纪检监察干部入村入户,面对面向群众宣传。同时,扎实开展访村寨、重监督、助振兴专项行动,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重大民生项目、“四个不摘”政策落实等为走访重点,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学史力行,就是要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桂林市各级纪检监察干部来到群众身边,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将“民族团结一家亲”寓于其中,体察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急难愁盼”,解民忧、干实事。

“卜葛(瑶语意为阿妹),谢谢你前段时间带着我们跑上跑下的,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我现在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居住龙胜县平等镇广南村的瑶族群众黄定福高兴的给帮扶自己的纪检监察干部郑艳萍打电话,将妻子已怀孕的好消息告诉她。在其妻子备孕期间,郑艳萍陪着他们夫妻俩跑了多家医院和医疗机构,最终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了起来。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是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在《老山界》一文中对红军夜行军的描述。老山界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1934年12月5日,中革军委纵队胜利通过老山界到达塘垌(今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塘洞村)。

塘洞村是资源县红色文化最浓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当地群众将红色文化、廉政文化、革命故事、乡村民俗文化融入旅游发展,开发红色旅游特色产品,积极打造“红军村”,通过红色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振兴,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目前,该村已建有李洞廉政文化广场、红军文化舞台和红色文化展示厅等设施,成了资源县廉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以“加强党性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现场教育基地。“长征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尤其纪律严明、廉洁奉公的精神是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重要法宝,是抵制腐败的有力武器。”资源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移的初心、孜孜以求的情怀。让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更幸福,桂林市纪委监委将久久为功开展好过渡期专项监督,必能助力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善作善成,镌刻下新征程新阶段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桂林市纪委监委)

相关阅读:
香港电台编导蔡玉玲虚假陈述罪名成立 罚款6000港元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