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军工添翼丨我们为什么这么“钢”!

原标题:军工添翼丨我们为什么这么“钢”!

来源:西北工业大学

军工添翼丨我们为什么这么“钢”!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

回望一百年前,中国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乱变交错,风雷激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霞光,给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中华民族从此有了新的引路人。

此后积百年之功,数代人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今日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决定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党委宣传部特别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让我们把校史学习和党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西工大人扎根西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一流、献身国防的优良传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钢铁意志铸就军工之魂

1952年,为了加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校址设在哈尔滨,便有了一个更加亲切的简称“哈军工”。

创办“哈军工”,既是朝鲜战争对于大量的能够掌握和驾驭现代化装备的军事工程技术人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健全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军队的迫切要求,更有着建立新中国独立的国防工业体系、增强国防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考量。

陈赓,这位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的我军颇具传奇色彩的将军,1952年尚在朝鲜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时奉命回国。同年6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在中南海紧急召见陈赓,并委以重任——创办“哈军工”,并担任院长兼政委。

军工添翼丨我们为什么这么“钢”!

1953年8月,毛泽东主席为学院院报题写“工学”二字

军工添翼丨我们为什么这么“钢”!

毛泽东向学院颁发训词

军工添翼丨我们为什么这么“钢”!

1953年9月1日,周恩来总理为学院成立暨第一学期学员开学典礼题词

当时条件异常艰苦,一无校舍,二无师资队伍,三无教材设备,但陈赓说:“革命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军事工程学院也能够从无到有。……办不好军事工程学院,誓不为人。”

军工添翼丨我们为什么这么“钢”!

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

从筹建校舍到调集师资,从建院筹备到聘请苏联专家,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哈军工”便建设了空军工程系、海军工程系、炮兵工程系、工程兵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5个系和1个预科,形成了覆盖当时各兵种装备建设主要方向的专业体系,开辟了中国国防科学技术的新纪元!

军工添翼丨我们为什么这么“钢”!

空军工程系教学大楼

其中空军工程系成立时间最早、实力最强。该系成立于1952年12月14日,由唐铎少将担任第一任党委书记兼主任。唐铎的一生充满传奇,他被誉为“飞将军”,是唯一一位曾在苏联、波兰和德国境内与纳粹德国空军搏击长空的中国人。

军工添翼丨我们为什么这么“钢”!

军工添翼丨我们为什么这么“钢”!

唐铎戎马一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顽强如钢的军人素质。他在苏联养成了洗冷水澡和赤膊跑步、用雪擦身的锻炼习惯,他也这样要求他的学生。1954年夏,“哈军工”在郊区柞树林成立野营训练司令部,唐铎任司令员。每天早晨军号一响,年过半百的唐铎便穿着白色短裤,打着赤膊,带头跑步。男学员们都以唐主任为榜样,全都打赤膊;收操后又跟着他,洗冷水澡。开始学生们很不习惯,经常会冻得咬牙切齿,全身打颤,但坚持一段时间,学生抵抗寒冷的能力增强了,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了,出操时队列的口令声越喊越嘹亮。

正是因为老一批“哈军工人”政治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从1954年到1965年,“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建成了从低速、跨声速到超声速,整体配套的8座风洞,这是中国第一个以研制飞行器为主的配套风洞群,成为中国风洞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军工添翼丨我们为什么这么“钢”!

周恩来、叶剑英、钱学森、彭真等都曾亲临参观视察、指导工作。也正是由于这一风洞群的创建,新中国提前进入了能够自行研制新型超声速飞机的时代!

1966年4月,奉中央军委命令,“哈军工”集体转业退出军队序列,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改名为航空工程系。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内迁西安,整建制并入西工大,成为西工大三大脉源之一。军工加盟、如虎添翼。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所属8个专业像火种一样播散到了西工大:

·飞机设计专业及飞机系统设计专业(101教研室)并入飞机系(原五系,现为航空学院)。

·航空发动机设计专业(102教研室)并入航空发动机系(原七系,现为动力与能源学院)。

·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专业(103)并入飞机系(原五系,现为航空学院)空气动力专业。

·航空武器专业(104教研室)设在航空电子工程系(原六系,现为电子信息学院);后于1974年,迁入华东工程学院(现为南京理工大学)。

·航空武器控制专业(105教研室)设在航空电子工程系(原六系,现为电子信息学院);其中,一部分人员并入602教研室(计算机专业),其余人员进入605教研室(航空火控专业)。

·飞机自动驾驶仪专业(106教研室)(原八系,现为航天学院)。

·航空电机电气专业(107教研室)设在西工大导弹系,后分出至自动控制系(现为自动化学院)。

·空空导弹专业(108教研室)并入西工大导弹系(原八系,现为航天学院)。

军工添翼丨我们为什么这么“钢”!

1958年,空军工程系航空工程科第一期毕业学员合影(第一排左起为罗时钧、余骥龙、唐铎、于达康、马明德、沈伯瑛、宋子功)

航空工程系的并入大大增强了西工大各相关专业的力量,还带来了一大批“强军报国、忠诚奉献”的军工英才。

以罗时钧教授、康继昌教授、沙伯南教授、刘千刚教授、戴冠中教授为代表的215名教师及干部、职工共600多人,始终保持“哈军工”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为西工大之后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军工添翼丨我们为什么这么“钢”!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先生拜访罗时钧教授

出生于1923年的罗时钧教授是我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航空教育家,也是钱学森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1970年,他从航空工程系来到西工大。他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创造了这些领域的诸多“第一”;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文动力学教材,他的方案曾用于我国第一架新型超声速飞机设计,为中国空气动力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耄耋之年还在指导研究生进行科研实验。

军工添翼丨我们为什么这么“钢”!

康继昌向周恩来总理汇报研究进展

康继昌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作为我校计算机学科的重要奠基人,首任计算机系主任,领导创建了我国西部第一个计算机学科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开创了我校机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行计算机、网络交换通信技术、基因比对加速计算等方向。

康继昌两次创造“中国第一”。1959年,他担任研制组组长,成功地研制了“东风–113”机载计算机的原理样机,作为当年中国第一台机载军用计算机样机的设计和研制者,第一次创造了“中国第一”,年仅29岁。1974年,他主持成功地研制了机载数字式射击瞄准计算机,并装备部队,以我国第一台机载火控计算机载入航空史册,年仅44岁,二次创造了“中国第一”。

还有为歼-7E研制义无反顾克服一切困难的沙伯南教授,在空气动力学专业做出突出贡献、培养出大批航空英才的刘千刚教授,开创构架结构矩阵分析方法的著名力学家陈百屏教授,我国航空稀土电机的创始人蒋宗荣教授等等。

不胜枚举,不一而足。他们只是西工大老“哈军工人“的一个缩影。可以说,老一辈”哈军工人“为共和国金城汤池的铸就挥戈前行,以其忠诚与才智奠定了人民军队现代化的坚实基础!

军工铸魂育英才,先驱英灵日月长。

彪炳史书诗千行,耸天丰碑映华章。

您还有哪些故事想与我们分享,欢迎在今天推送下留言,我们将为所有精选留言读者送出《军工添翼》一本。

“四枚邮票、四型飞机、四位西工大人......”的精选留言读者,可在工作时间到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学校办公楼A座308领取《中国飞机(三)》特种邮票。

相关阅读:
放假安排来啦! 中央财政直达资金怎么用?今天的国务院常务会提了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