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校史撷微丨66年前,一封电报拉开了重医建校的序幕

原标题:校史撷微丨66年前,一封电报拉开了重医建校的序幕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

开栏语

历经风雨和沧桑,凝聚奋发和希望。重庆医科大学自1956年建校以来已经走过了六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六十五年里,重医和新中国共成长,与时代同进步,用铿锵有力的步伐走出了一条光辉奋斗的轨迹。鉴往知来,以史育人;岁月流金,守望初心。

今天起,《校史撷微》栏目将不定期推出校史小故事,带您一起重温重医创校历史,回顾前辈们创业的艰辛、奋进的豪情,重新认识这所历经风雨、跨越甲子,而今依旧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医学殿堂。让我们一起,在今天见证往昔,从过去洞见未来。

一封拉开重医建院序幕的电报

1955年4月20日,时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总务长刘海旺,在被任命为重庆医学院筹建委员会副主任后,先行来到重庆。

校史撷微丨66年前,一封电报拉开了重医建校的序幕

刘海旺(1923-2000?),陕西清涧人,1923年2月生,1934年参加红军,1936年加入共产党。1951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总务长,1955年参与重庆医学院筹建,1956-1958年任重庆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助理。1959后曾任重庆体育学院副院长、西南农学院副院长、重庆市房屋管理局副局长等职务,1983年离休。

4月21日,在初步了解了重庆方面的情况后,刘海旺向上海第一医学院的颜福庆、黄家驷两位副院长发回了50余字的电报,由此拉开了筹建重庆医学院(现重庆医科大学)的大幕。

而这建院大幕开启之前的故事,还要从中央的一个决定说起……

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决策

20世纪50年代,我国沿海与内地国民经济形势的发展极为不平衡,存在着历史遗留下来的高校布局不合理的状况。为紧密配合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统筹安排教育事业,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培养国家所需人才,1955年初,中央政治局提出了关于沿海工厂学校内迁方针,3月30日,高教部向中央上报了《关于沿海城市高等学校一九五五年基本建设任务处理方案的报告》,决定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上海第一医学院迁往重庆。

陈毅、陈云、刘少奇、朱德、彭真、邓小平、周恩来等7位中央领导审阅并同意了这个报告。

《关于一九五五年全国文教工作会议向中央的报告》(1955年7月)

校史撷微丨66年前,一封电报拉开了重医建校的序幕

1955年9月,文汇报关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迁至重庆的报道

1955年9月4日,文汇报头版刊登了一篇题为《十一所新建高等学校进行筹建工作》的报道,报道明确指出:“上海第一医学院将迁到重庆,交通大学明年迁西安”……

面对命运突如其来的转弯,当年的上海第一医学院面临着怎样的抉择,它又将何去何从呢?

相关阅读:
高雄西子湾10多名泳客上岸后身体沾满黑油,满身恶臭 黄俊华、刘正东出席广西大学科技园建设签约暨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