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黄松坚让红旗在左右江继续飘扬

原标题:黄松坚让红旗在左右江继续飘扬

1932年的10月和12月,韦拔群、陈洪涛等同志相继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中共右江特委、独立师党委和红军独立师遭到严重破坏。在这万分险恶的形势下,黄松坚挺身而出,担负起领导整个右江地区党政军民坚持革命斗争的重任。

黄松坚1902年出生于凤山县盘阳区(今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中共凤山特别支部书记、凤山县委书记、右江特委委员。红七军主力北上后,任红七军二十一师(后改为右江独立三师)副师长。1933年起,历任中共右江下游临时党委书记、右江下游党委书记、滇黔桂边区临时党委书记等。

为鼓励大家加强团结,坚持斗争,坚定革命必胜信念,1933年1月上旬,黄松坚组织召开临委扩大会议,果断将中共右江下游临时党委改组为中共右江下游委员会,并担任书记,努力恢复和发展右江党组织,并保持和中共中央的联系。这时,国民党四处张榜加赏缉拿黄松坚,但他毫不畏惧。1933年2月,黄松坚率领红军100多人,突然袭击思林(今田东)县城,营救出被俘的红军、赤卫队战士和群众,使右江人民知道党和红军还在,人民群众备受鼓舞。

1933年6月,黄松坚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9月下旬,他回到右江,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结合右江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对右江党的工作重新做了部署。10月,他主持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并强调:揭露“立三路线”在右江的危害,进一步纠正“立三路线”错误;在城镇、乡村广泛组织抗日民族统一阵线,团结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党派团体和无党无派人士,并提出以组织“抗日救国军”名义广泛开展统战工作;加强党的领导,整顿恢复农村党组织,发展党员,扩大党的队伍,领导群众组织“抗日青年同盟会”“革命青年同盟会”“共产青年同盟会”等群众组织。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指示,黄松坚狠抓党建和统战工作,党建以那马(今马山)县为主,统战以向都(今天等)县为主。在那马县,黄松坚整顿了原有的党组织,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建立了中共那马县特别支部,有党员65人。同时,指导整个右江地区整顿恢复和建立了30多个中共支部,有党员400多人。革命武装也初步得到恢复,在广大农村普遍建立了“革命青年同盟会”等群众团体187个,并以组织“抗日救国军”之名,广泛开展统战工作,成功地争取和改造了数股地方势力参加抗日救国军,不断壮大革命力量。

经过黄松坚等人半年多的艰苦努力,右江地区的革命力量得以恢复并逐步发展起来,革命红旗在滇黔桂边区(左右江地区)继续高高飘扬,为革命胜利积蓄了重要力量。黄松坚在滇黔桂边(左右江地区)革命斗争中做出的卓越贡献,一直被后人铭记。(河池市纪委监委整理)

相关阅读:
沁园春·学党史 快来!120周年校庆logo由你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