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带薪“跑堂”+实地培训 政府帮扶闯四海 海东创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系列报道之一

原标题:带薪“跑堂”+实地培训政府帮扶闯四海海东创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系列报道之一

随着拉面经济的快速发展,海东市进入了人口流动迁移最为活跃的时期。

俗话说: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手。职业技能是立身之本、是脱贫之源、是致富之道,学一门技能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2016年,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推出拉面经济“带薪在岗实训+创业”脱贫模式,这一创新模式适合化隆实际,在全省范围内属首创。

高文强和妻子在拉面店实训了一年后上岗,两个人每个月能拿到5000元工资。几年后,他们将这笔收入和以前打工攒下的钱用作创业发展资金,承包了化隆县医院食堂,每个月纯收入达到1.8万元。

“我十几岁就跟着拉面老板外出打工,从最基础的洗碗做起,到跑堂,再到学手艺,学会了拉拉面。当时家里弟兄多,想开一家拉面店很困难。如今,在党的好政策扶持和带动下,有了今天的发展。”高文强说。

同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新民乡的马有四夫夫妇,通过培训开起了属于自己的拉面馆。记者电话采访远在江苏苏州开拉面馆的马有四夫,他说:“我家里有10口人,人多地少,几亩旱田难以养家糊口。2015年底,一家人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和妻子到培训学校学拉面技术。一个多月后,我俩都拿到了拉面技能培训合格证书。随后,我们就到江苏租了一间40平方米的铺面开了一家拉面馆。经过几年经营,也算是在苏州站稳了脚跟,一年下来能挣十多万元。”

民和县地方品牌产业服务局副局长吴维贤告诉记者,当地为396名非建档立卡户发放新开拉面店一次性创业奖补资金102万元,为13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带薪在岗实训+创业补助资金约68万元,累计新开拉面店786家,新增就业人员3140人。

截至目前,民和县省外拉面经营户达3236家,从业人员2.18万人,拉面产业年营业额超过13.8亿元。拉面产业成为脱贫产业、致富产业链之一,也是撬动劳务输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杠杆。

像高文强夫妇、马有四夫夫妇等是海东市实施“带薪在岗实训+创业”举措的受益者。近年来,当地实施“带薪在岗实训+创业”举措,落实“带薪在岗实训+创业”专项奖补资金等方式,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使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在拉面店边带薪“跑堂”,边实地接受培训,实现稳定就业或自主创业。

探索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机制与途径,无疑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2020年以来,海东市实施拉面技能提升行动,对拉面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了以转变经营理念和培养诚信文明守法经营意识为主的创业培训,积极实施海东市拉面高级管理人才“千人培养计划”。来自全国各地的448名拉面企业精英参加了培训,从培养拉面匠到培育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从发展低端拉面店到发展中高端拉面餐饮企业、从注重管理从业人员到协调服务拉面餐饮企业,为拉面产业高档化发展做好了铺垫,着力提升拉面企业管理水平,带动更多拉面店从单一、分散式的经营模式向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海东市实施进拉面店宣讲政策法规行动,为拉面从业人员和流动党员讲党的理论、讲政策法规、讲企业发展、讲民族团结,鼓励拉面从业人员树立脱贫致富信心。通过加强技能培训,牢固树立了流动人口的公民意识,教育引导拉面从业人员文明经营、守法经营、诚信经营,自觉融入社会,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吕锦武)

相关阅读:
高水平合作打造国际区域性产业链 恶意投诉快递员并敲诈勒索 "职业投诉人"被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