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菠萝姐妹”在“菠萝的海”弄潮追梦

原标题:“菠萝姐妹”在“菠萝的海”弄潮追梦

一个“90后”一个“70后”,见证“中国每3个菠萝就有1个来自徐闻”是如何炼成的

“菠萝姐妹”在“菠萝的海”弄潮追梦

直播中的“菠萝姐妹”。受访者供图

在湛江徐闻农垦红星农场,农场职工在采收菠萝。新华社资料片

在湛江徐闻农垦红星农场,农场职工在采收菠萝。新华社资料片

整个3月份,26岁的王小颖和50岁的吴建连都泡在“海”里。

今年,被称为“中国菠萝之乡”的广东湛江市徐闻县,获得了比往年更高的关注度。这里不仅年产菠萝近70万吨,还有吸引游客争相打卡的万亩“菠萝的海”。

这对“菠萝姐妹”一起在菠萝地里做直播、拍短视频,让“中国每3个菠萝就有1个来自徐闻”这一冷知识,成了网络热搜。

她们脚踩红土地,见证了徐闻菠萝从“野生”到形成产区再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历程,也共同书写着生动的乡村振兴故事。

“菠萝姐”:20多年“炼”成徐闻菠萝“一姐”

3月26日,吴建连与央视新闻记者做了一场直播,没有脚本,也没有彩排。作为土生土长的徐闻人,吴建连对“菠萝的海”的一切如数家珍,也乐于向外人“安利”关于菠萝的“徐闻故事”。

徐闻有万年火山喷发形成的红土地,酸碱度适宜菠萝生长。这里的农民从九十多年前就开始种植菠萝,但以前主要是“散养”模式,农民爱怎么种就怎么种,种好种坏、挣钱亏本都是自己的。

1990年,吴建连初中毕业后开始从事菠萝生意。刚开始是当中介,给来徐闻采购菠萝的外地收购商“带路”。那时,徐闻的菠萝品种单一,上市时间集中,常常有菠萝卖不出去烂在田里。

后来,吴建连有了去外地卖徐闻菠萝的想法。她开始把一些村民家的菠萝“赊”过来,只身运到湖南、江苏等地去碰运气。

人生地不熟,她曾遭遇不少挫折。有时,她在车前卖菠萝,有人在车尾偷菠萝;有时,她被地方黑恶势力欺压,不仅一车菠萝一分钱没拿到,还面临人身安全风险。没赚到钱,她只能给村民解释说“资金还在周转”,需要再多赚一点钱才能给大家结算。

不过,当时刚二十出头的吴建连一直没放弃,依旧每年出门卖菠萝。听说哪里有水果批发市场,她都会去考察,“坐一晚上的车,第二天就到地方了,不仅节省时间,连住宾馆的钱都省了。”

对菠萝行业越来越熟悉的吴建连,在2001年前后开始自己种菠萝。这时,徐闻菠萝种植已逐渐进入种植大户带头的阶段。第一年她种了30亩,以后逐年扩大规模,高峰时种了3000多亩。

2008年,吴建连成立了合作社,与当地农民合作投资了400多万元,建了一家罐头厂。刚开始,工人们没经验,十几天才能生产一车(1000箱)罐头。吴建连说,采购商来徐闻后还要等十几天,只能出房钱留人,花的钱比卖罐头的收入还多。

转折点在2011年,吴建连从别人手里接过位于曲界镇的徐闻菠萝批发市场。建菠萝交易市场投入很大,仅2013年、2014年就投入了800万元。当时钱不够,亲戚朋友和相熟的农民自发去邮政银行每人贷了3万元小额贷款,借给吴建连建设交易市场。

“大家对我真的很支持,有人跟我说,如果市场搞不好赔了,那3万元不用我还,他们自己还。”吴建连一直感恩村民的信任。

正是在那个时候,在菠萝行业摸爬滚打20多年、熟悉全产业链的吴建连,因为人仗义、办事公道,成了徐闻菠萝界响当当的一号人物,果农、采购商有事都找她协调,人称“菠萝姐”。

据吴建连说,曲界镇的交易市场如今已成全国最大的菠萝交易市场,徐闻县大半的菠萝从这里卖出去。吴建连的加工厂也不再只是简单地做些罐头,还陆续开发出菠萝月饼、凤梨酥等多种新品。

“菠萝妹”:一场直播卖出165万斤菠萝

与花了20年才成为“菠萝姐”的吴建连相比,仅用一年就成为徐闻乃至广东省知名网红的“菠萝妹”王小颖,赶上了好时代。

王小颖小时候最不愿意学校放假,那意味着她得去菠萝地里帮父母干活。她从小就暗下决心,以后离菠萝越远越好。可没想到,兜兜转转之后,她会回到家乡,天天往菠萝地里跑。

在徐闻,菠萝是很多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只有家里卖了菠萝,孩子才能拿到学费。但因为种植不科学、信息不对称,滞销、亏损就像幽灵一样,常年在菠萝地上空徘徊。有时,王小颖还会跟同学一起,去菠萝地里捡村民弃摘的“次果”,换一点生活费。

毕业后,王小颖成了徐闻电视台一名主持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地农产品遭遇“卖难”,徐闻也不例外。不过,疫情期间兴起的直播带货,为徐闻百年菠萝产业带来了新机遇。

王小颖也赶上了直播带货的东风。去年2月26日,她与徐闻县县长做了一次直播带货,当时有几万采购商在线互动,菠萝交易额达到了165万斤。自那以后,“菠萝妹”的故事传遍徐闻。

“那次带货,让我对直播有了颠覆性的认识。以前我认为直播就是在平台上刷个脸,让人给礼物、打赏。但自己参与之后才知道,直播带货需要专业知识,而且能给家乡赋能。”王小颖说。

那次直播让王小颖一战成名,一家农业互联网公司伸出橄榄枝,王小颖决定从电视台跳槽,去更大的平台为家乡菠萝“代言”。

“菠萝妹”有自己的直播风格,她从不像美妆博主那样在直播间大喊“Oh my god(我的天),买它”,倒是经常顶着烈日在菠萝地里与农民一起互动。现在,“菠萝妹”带货的对象已不限于菠萝,农产品种类繁多的广东,为她的直播间提供了丰富选项。

“我以前发一个视频可能就是徐闻人看,现在是全国人在看。以前可能找我的就是供货商,现在找我的是全国的采购商,我可以将采购商和供货商对接起来。”

当“网海”连通“菠萝的海”

眼下,正是徐闻菠萝大量上市的季节。今年3月,徐闻菠萝迎来“30年来最好的价格”,地头最高价格甚至超过每斤4元。

所谓“地头价”,就是菠萝成熟后,采购商以一定的价格直接买下某片地里的菠萝,自己再出钱请人采收运输。目前,徐闻菠萝种植成本每斤不到1元,今年的市场行情让农民喜笑颜开。

但在过去,徐闻农民曾饱尝滞销之苦。2018年菠萝滞销,卖菠萝的钱还不够成本,吴建连有200亩菠萝全部烂在地里。近几年的好价格,很重要的原因来自徐闻菠萝的现代化转型和变革。

直播带货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这对“菠萝姐妹”,一个是深耕菠萝产业多年的“前浪”,一个是熟谙网络传播的“后浪”,共同演绎着互联网时代我国地方特色农业产业成功转型的故事。

王小颖在徐闻电视台的第一篇关于菠萝的报道,就是去采访吴建连的菠萝加工厂。采访结束后,她还发了一条朋友圈。但那时候她知道吴建连叫“菠萝姐”,却没想过自己以后会成为“菠萝妹”。正是“网海”,让“菠萝的海”边的两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菠萝姐”戴着眼镜、一头短发,干净利落干练,即使一天跟多家央媒做直播也不用彩排。但刚开始时,镜头前的吴建连经常紧张忘词,需要提前准备五六个小时,彩排五六次才行。

现在落落大方的“菠萝妹”,以前为了一个短视频镜头,经常穿着裙子就往菠萝地里扎。菠萝的叶子像锯子一样,采摘菠萝的农民都得穿三条裤子,“菠萝妹”的小腿被划出一道道口子。

怯场的“菠萝姐”一度想放弃,可经不住“菠萝妹”每天天刚亮就来“堵”门。“不能因为紧张,让观众觉得咱们的菠萝有问题。”看到“菠萝妹”这么拼,“菠萝姐”也不掉队。经过不断的练习,吴建连在镜头前越来越收放自如。王小颖也常向吴建连学习如何种菠萝、摘菠萝、挑菠萝,日渐成为菠萝行业的资深人士。

“菠萝姐妹”的故事也不断流传。她们的直播里,最多时有4万采购商同时在线挑货,这是以前线下交易从没有过的盛况。

在徐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家团看来,从过去“菠萝姐”独自押车闯市场,到如今的“菠萝姐妹”一唱一和,反映的是菠萝产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升级。

2018年开始,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针对菠萝销售难问题,探索“12221”市场体系建设,即建立“1”个农产品的大数据,以大数据指导生产引领销售,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2”支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销区“2”场活动,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致富等“1”揽子目标。

“菠萝姐妹”是“12221”市场体系中第三个“2”的参与者。“12221”市场体系运行以来,徐闻菠萝价格会随市场起伏,但再没出现过前几年那么严重的滞销。

“现在越来越多人盖起了‘菠萝楼’、买上了‘菠萝车’。”王小颖说,“果农一亩地有五六千元的收入。他们原本躲着镜头,现在都抢着上镜,增收的喜悦洋溢在他们脸上。”

据介绍,2019年,“12221”市场体系运行当年,徐闻县25个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年增存款6.8亿元,仅菠萝主产区曲界镇支局年净存款超1亿元;2020年,曲界镇支局存款逆势再增3.65亿元。

“菠萝姐妹”一个用20多年时间从无到有探索扩大生产、建立市场,成就“菠萝姐”的名声,背后是我国传统农业渐进式的发展;一个用一年的时间大放异彩,以“菠萝妹”之名闻名全国,背后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我国农业在政策支持和新生产要素投入下的快速转型蝶变。

在流通环节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新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打通销售堵点;在种植环节引进良品,调整品种结构,延长产品上市期,提高产品质量;在品牌上强化区域公共品牌塑造;在产业链上补强深加工和研发等短板……

这是改革浪潮下徐闻菠萝产业自强之举,也是广东乃至全国乡村振兴中农业产业兴旺发达的高质量之路侧影。徐闻菠萝在新的时代迎来腾飞希望,后效值得期待。(记者易艳刚、吴涛、张典标)

相关阅读:
隐名股东遭遇"夺权" 自行侦查还原事实真相 美媒:在这里,中国不一定是美国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