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贵州茶产业发展后来居上
○优化布局,形成黔东北、黔西北、黔东南、黔中、黔西南五大产业带
○提高加工水平,建成初制加工生产线3443条、精制生产线320条
○推进产品研发,形成以绿茶为主体,红茶、黑茶加快发展格局
多年来,贵州省持续发展壮大茶产业,全省茶园总面积达到700万亩,从2007年的全国排名第十一位跃居全国第一位。今年第一季度,贵州省春茶产量2.8万吨,同比增长24%,产值160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开门红”。
2007年以来,贵州省把茶产业定位为全省的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脱贫攻坚主导产业、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先后出台多项文件支持茶产业发展。今年2月1日,《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正式实施。
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提出了全省茶产业发展“守正创新、正本清源、确立地位”的总体思路。聚焦茶树种苗、绿色防控、茶叶专用肥等促进茶园提质增效,聚焦技术培训、电商培训、茶产品出口及退税、“三北”市场推介等专题,逐项研究促进产业稳步发展。
截至2020年底,贵州省共有国家级重点龙头茶企业10家、省级龙头茶企业260家、市县级龙头企业384家、茶叶企业及合作社5746家。全年茶叶总产量43.6万吨、总产值503.8亿元。湄潭县成为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凤冈、石阡、都匀等进入中国茶业百强县。
干净茶、生态茶、健康茶、安全茶,这是贵州茶的底气。近年来,贵州打出了强力推动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
一是推进高效优质茶园建设。通过优化茶园布局,推进茶园优势区域集中,形成黔东北、黔西北、黔东南、黔中、黔西南五大产业带。支持茶企业、合作社流转农户的茶园进行集中管理,提高茶园经营规模化水平。提高茶树的良种应用,全省茶园种植茶树品种无性系比重达9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
二是提高初精深加工生产水平。以招商引资和本土培育相结合,按照茶叶初制就近加工,精制拼配标准化加工,布局茶叶初精加工企业。全省组建了贵茶、遵茶、都匀毛尖等21个茶产业集团(联盟),建成初制加工生产线3443条、精制生产线320条、深加工生产线18条。加快推进茶产品研发,形成以绿茶为主体,红茶、黑茶加快发展,春茶、夏茶、秋茶并重的产品格局。
三是狠抓质量安全。坚持以标准引领全产业链发展,制定标准16项,修订标准21项,形成贵州茶产业标准体系。重点打造“贵州绿茶”省级公用品牌和“三绿一红”区域公用品牌,加大品牌授权使用力度。坚持“生态为根、农艺为本、应急为辅”的绿色防控理念,坚守贵州茶叶质量安全。贵州茶园禁用农药种类在全国62种的基础上提高到128种,针对茶叶出口基地,提出了28种慎用农药名单。
一系列举措使贵州茶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贵州绿茶”“都匀毛尖”“凤冈锌硒茶”“朵贝茶”4种贵州茶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
2017年,贵茶集团斥资6亿元在铜仁市江口县凯德工业园建成占地340亩的贵茶产业园。2020年,集团实现抹茶产值3.6亿元,已成为贵州抹茶龙头企业。
贵州省各地将茶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抓手。全省涉茶人数340.3万人,涉茶农户年人均收入12351.1元,带动每位农户增收2937.63元。
把产量做成产值,把产值做成效益。茶产业作为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已成为340多万茶农致富的绿色产业。